1937年华侨探亲后回三藩市证明书

        “旧金山”、华人称为“三藩市”19世纪美国华裔土生人数少,不足一成,并被视为次等华人。至1930年代中,土生华人已占半数。他们作为美籍公民,受美式教育,操英语,受美国意识形态影响较深。这样,在华侨华人社会里,出现深受美国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影响的社会成分,他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日渐生疏。这个群体日益扩大着对华人社会的影响,推动着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不过,二战前认同美国的土生华人,尽管他们几乎西化,但仍强烈地遭受到美国对少数族裔的不公正待遇,因此他们存在着矛盾心理,在美国化与中国化之间彷徨。战后,种族平等成为美国的国策,排华措施逐渐取消,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提高,经济处境改善,接受美国文化较深的土生华人,推动着华人社会朝向同化于美国主流社会方向的发展,疏远了中国传统文化。

        华人入籍后,由效忠中国转变为效忠所在国,从中国侨民变为所在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从国家形态上来界定其民族属性,都是所在国的国民。从人种或血缘关系来界定其民族的自然属性,华族仍然是龙的传人;从社会文化方面界定民族的文化属性,华族文化仍具有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或在此基础上发生变化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这两个因素的存在,构成了华族作为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共同文化心理和生理基础,决定了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立存在。应该注意的是,中华民族既是一个文化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因此,华族不属于这一范畴。同时,世界范围内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华族,每个国家的华族是各自国家内的一个少数民族,各不相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