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大同日报

        民国三十八年大同日报 :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五邑报刊业曾经有一段轰轰烈烈而又辉煌灿烂的历史。从第一本杂志《新宁杂志》于1909年创刊到今年,五邑报刊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早期五邑曾是报刊重地,从目前能够找到的报刊资料来看,五邑侨乡报刊起码有两个值得骄傲的地方:第一,民国时期,这里的报业发达,是全省除广州以外,报刊数量最多的地方之一;第二,这里是中国第一份侨刊《新宁杂志》的诞生地,而且历年来侨刊数量占全省总数的半数以上。五邑报刊兴起于清末民初。从1909到1925年,江门五邑各地的第一份报纸纷纷崭露头角,他们分别是《日新报》(台山,1910年)、《新会醒报》(新会,1912年)、《冈州日报》(江门,1913年)、《真理报》(恩平,1913年)、《开平日报》(开平,1914年)、《新平冈报》(鹤山,1922年)。

        这一时期的报纸有些是以传播新文化、介绍新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包括《新会醒报》、《新平冈报》、《觉悟周报》,报人不取报酬义务办报;还有一些是支持工农运动的,如《四邑平报》、《江门民国日报》;同时,民办商业报纸也陆续出现,如《冈州日报》、《四邑商报》等。这一时期,五邑地区出版报刊最多的是台山、新会和鹤山,台山有15家,新会有9家,鹤山有9家(鹤山这9家是《新平冈报》、《朗溪报》、《尧溪报》、《鹤山民报》、《龙湾报》、《现报》、《陈山报》、《民权报》、《新鹤山报》),开平、恩平也各有一到两家报纸。20年代中到30年代初,五邑报业发展更为蓬勃,江会地区除六七家刊出正常的大报外,还有一批小报小刊,登载社会新闻,名流秩事,文艺小品。到了30年代末,《民众日报》、《五邑民权报》、《民报》、《四邑新商报》、《江门民国日报》五家大报销量大为可观,其中,《江门民国日报》日销量达1500份。(下一页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