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英修附燕梳公司收条

        香港南英修附燕梳公司收条 : “保险”一词英文为Insurance,音译为“燕梳”。广州方言称“燕梳”,就是据此而来的。继中外合资的广东保险公司之后,在广州又有英商“边尔佛素火险燕梳公司”,德商的“鲁麟洋行火险燕梳公司”和“礼和洋行火险燕梳公司”,日商的“三井洋行火险燕梳公司”。此外,尚有瑞士同和洋行代理的“巴利亚士燕梳公司”,英商“乌思伦火险燕梳公司”和“南英燕梳公司”等。各公司都拥有一批经纪人负责招揽生意,竞争比较激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保险业操纵在外国人手中,即使“保”了仍有“险”。如广州东堤有一家“广舞台戏院”,这是一家华侨投资的大剧场,有转动舞台,座位2000多个,是当时一间一流戏院,这自然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承保的对象。“边尔佛素火险燕梳公司”多次怂恿投保,“广舞台戏院”老板邓亚善口出大言,说:“只此‘广舞台’三字也值得购买燕梳三万元。”认购了三万元火险。后来“广舞台”毁于火,只留下门口“广舞台”的招牌没有被烧毁。这家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说什么“你购买的是‘广舞台’招牌保险,现在招牌没有烧去,不能赔偿”。这成为近代广州保险业的一桩“悬案”。

        又如1915年(按:干支纪元为乙卯年),广州发生“乙卯大水”,十三行街一家商民因避水搬上二楼,不慎失火殃及附近的火油公司、火柴店铺,引起油箱爆炸,火势更猛。街上水深数尺,找不到救火龙头,无法援救,一连烧去了铺户2000多间。这些店户大都购了火险。洋商保险公司见灾情严重,无法赔偿,竟然卷款潜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