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开平关族华侨筹办图书馆俱乐部捐款收条

         加拿大开平关族华侨筹办图书馆俱乐部发出的捐款收条:  开平是全国著名侨乡,而关氏华侨、港澳台同胞在全市侨胞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关氏华侨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卓越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关氏华侨的爱国爱乡热情得到更大的激发,他们积极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和经济建设,在祖国的建设史上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关氏华侨热心助学兴教,开启民智,培育子弟。赤坎镇是开平关氏乡亲比较集中的地方。1826年(道光六年),关氏乡亲为振兴教育,兴建了光裕堂。这是一所学堂,不少有学问的关氏乡亲曾在此讲学。

         建立民国后,1912年这所学堂正式改为光裕小学。历时数十年,这间小学培养了不少人才,从这里毕业的学生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的香港、澳门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民国十四年(1925年),开平关氏宗亲成立了“关族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同年,为创办族刊《光裕月报》,联系海内外乡亲。此举一呼百应,海内外乡亲纷纷捐款,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仅在加拿大的族人就筹得银圆18000余元。

        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中旬,发起人之一关国暖在阔别赤坎古镇10多年之后,受加拿大关族华侨的委托,作为图书馆建设的主持人和监理人经香港回到家乡。经过了两年的建设,民国十八年(1929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关族图书馆在赤坎古镇的西端耸立起来,楼高三层,加上庭院,占地面积为709.5平方米。关氏宗亲不但对中国革命和家乡公益、文化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并涌现一批知名侨领、科技界精英、文化界知名人士。他们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为祖国、为家乡增添光彩。综观历史,关氏华侨有优良的爱国传统,正如司徒美堂说的:他们信奉“忠诚爱国、义气团结、义侠锄奸”三大信条,两三百年来跟着祖国每一革命潮流前进,路是弯弯曲曲的,但仍然互助互勉,跟上了时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