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分会收单

  中华民国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市红十字会创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5月。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期间,东北地区沦为战场,广州医师马达臣、伍汉持、朱伯良等倡议组织红十字会和医疗队赴东北救援惨受战祸的同胞。光绪三十一年由马达臣、朱伯良等人呈请两广总督咨部正式核准立案,初名为粤东赤十字社,后改名为粤东红十字总会,直至民国4年(1915)。民国5年和民国7年,先后改称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分会河南支部、中国红十字总会广东河南分会;民国8年~民国18年称中国红十字会番禺分会;民国19年~民国25年称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市分会;民国26年~民国3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称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广州市分会。

        1911年辛亥革命,马达臣医师奉孙中山之命组织救护队150余人,亲任总队长,在徐州、宿县、雨花台诸战役中负责救护。民国10年孙中山在广州当选为大总统后,欲举兵北伐,宋庆龄与中国红十字会番禺分会磋商,决定由番禺、南海、顺德3个分会共同组织联合救护队,宋庆龄担任三分会联合会名誉总裁。孙中山亲题:“博爱”二字赠给番禺红十字分会。民国11年,林伯翘任南、番、顺红十字联合会救护队第一总队长,率队随军北伐。在抗日战争八年中,市红十字会组织始终不渝地进行救护工作,救护队伍遍历粤、桂、湘、赣四省,行程8.5万余里,救护12.4万多人,掩埋尸体431具,动员人数1500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特别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抗战以后,到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期间,海外华侨爱国主义达到了巅峰,不论发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人力、物力、财力对祖国的支持,以及华侨本身的团结和牺牲精神方面,都是空前的。面对日本法西斯亡我中华最危险的时候,所有华侨都以"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的使命感,挺身救国。其主要表现有:组织各种救国团体。把广大华侨组织起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成立了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救国总会"。在印尼司徒赞(开平人)为首成立了类似团体。在美国,以五邑人司徒美堂、邝炳舜、阮本万等为首的救国团体,其分处达92个之多。……用办报、办电台、办文艺演出形式,向广大华侨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发动,激励大众奋起抗日。捐款、捐物、认购国债,在经济上大力支持祖国抗战。早在1931年"9.18"事变和1932"1.28"松沪战役中,华侨就纷纷捐款支援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支持蔡廷楷将军领导的十九路军。

       经过1936年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改变"先安内后境外"的政策,在1937年"7.7事变"后,我国进行全面抗战,华侨捐款、捐物和认购国债的热情更为高涨。仅1937-1945年8月,美国华侨捐款达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全美洲达69,156,115美元。美国致公堂领袖、台山人阮本万本人捐了30.5万美元,募捐3,500万美元,侨领、台山人邝炳舜本人捐款10万美元,募捐500万美元。新西兰华侨抗日捐款达3,209,020磅,澳大利亚仅1941年1--9月,寄回的捐款达1,911,766.37元。当时国民政府共发行6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11.1亿元。新会旅美华侨认购救国公债和航空公债即达3,630万美元。北婆罗洲新会华侨郑潮炯,从1937--1942年,一边义卖瓜子,一边发动华侨捐款,共得18万元,全部交给"南侨救总"。1940年,他与夫人钟彩合商量,将刚出世的男婴卖给别人,得款80元,悉数捐给祖国抗战。

      此外,广大华侨还捐物(包括飞机、汽车、药品、医疗器械、衣服、粮食等等),仅抗战初头3年,美洲华侨捐物折款达国币250万元。抗战初期纽约华侨就捐献了100部汽车。在印尼,司徒赞等从1937年7月--1942年12月,就捐了5000万港元,购买物资寄往贵阳。为了抗日,美国华侨还开办飞机工厂,帮助祖国生产战机与日军作战。为了阻止美国卖废钢铁给日本,侨胞们开展"不供给运动",拦阻运载废铁的轮船装货、启航到日本。为了抗日,许多热血青年回国参军,仅日本就有8000人,缅旬160人,其中不少五邑子弟,台山人林基路烈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五邑华侨青年参加空军的人数甚多。其中有9名台山籍的飞行员黄新瑞等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在抗日战争后期,陈纳德将军组建"飞虎队",其航空地勤人员、飞行员有很多五邑美国华侨青年。1996年4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建立一座是抗日航空纪念碑,上面刻着881位抗日烈士英名,其中有23名是五邑华侨子弟,他们为抗日救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此外,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开辟中缅之间的陆路运输线,"南侨总会"组织2000多名华侨青年司机参加运输战争物资,其中也有不少五邑华侨青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