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非利滨华侨回国投军证明书

  1933年菲律宾华侨回国投军证明书:  正是由于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其中包括菲律宾华侨的支持,上海抗战得以坚持月余。但是,后来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可耻出卖,十九路军被迫撤离上海,并于1932年6月奉调入闽。尽管如此,敢于抵抗日寇的十九路军却赢得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敬仰。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无视祖国人民的抗战要求,推行不抵抗政策,到1932年l月初,日寇侵略东北的计划全部实现。此后,日寇又开始挑起一连串寻衅事件。l月28日晚,日军悍然进攻上海闸北。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蔡廷鉴、蒋光鼐两将军率所部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中国共产党和各抗日团体发动了上海的工人和全体市民全力助战,十九路军坚持战斗32天,使日军死伤万余人,三易主帅,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淞沪抗战开始,菲律宾华侨各报刊纷纷刊登十九路军奋起抗战和上海各界人民支援抗战的动人事迹及战局情况。菲爱国华侨被祖国人民这种舍生忘死、奋起抗战的斗争精神所感动,纷纷要求“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尽最大努力援助十九路军英勇抗战。日寇进攻上海的第二天,救国会主席李清泉,通过海底电缆与蔡廷鉴将军通话,代表菲律宾华侨恳求蔡将军不惜一切代价,在上海保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并保证菲律宾华侨将竭尽全力提供财力上的援助。

  菲律宾华侨对十九路军的支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捐募军费。淞沪发动抗战,南京国民政府便掐断了对抗日的十九路军的各项军需供给,而且截留全国各地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日款,致使十九路军发生军需危机。各界人士立即组成多种募捐组织,在全国掀起捐款运动,支持十九路军抗击日寇。菲律宾华侨与其他海外各地华侨纷起响应。在淞沪抗战最初的几天里,菲律宾华侨捐献给保卫上海的十九路军的款项即达10万比索。以后几次捐款,数字逐次增加。据蔡廷鉴将军司令部称,截至1932年9月,共收到各地捐款1000余万美元,其中来自海外华侨的约500万美元,来自菲律宾的约80万美元。l月,许友超代表菲律宾中华商会返闽与十九路军当局会晤,当即表示要在鼓浪屿筹组国防后援会,设法筹款赞助十九路军的国防设施。翌年4月,救国会主席李清泉在菲发动组织国防捐募委员会,以蔡廷鉴、蒋光鼐、李清泉为名誉委员,在华侨中筹募福建国防捐款共20万比索、全部捐送十九路军。蔡廷鉴军后来用这笔钱扩建军队,并将由华侨供给军费的一个师部队命名为华侨救国军。

  (二)捐机救国。1932年十九路军入闽后,抗战名将翁照垣于同年11月前往菲律宾,在华侨中宣传抗日,呼吁华侨捐款支持“航空救国建设协会”,受到菲律宾华侨的热烈欢迎和响应。随后,在菲律宾中华商会及其他抗日团体的发动下,菲律宾华侨航空救国运动迅速开展,成立了“中国航空救国建设协会马尼拉分会”,并发表宣言称:所有捐款,专为建设航空,所购买的飞机,专备对外作战,决不参加内讧或受任何私人所用。到12月初,会员已达两千余人。次年2月,加入该会的华侨已达2万余人,人均捐购机款10比索。到5月份,菲各地华侨航空救国分会已达25个。救国会主席李清泉带头捐款3万比索,购买战斗机一架。宿务、怡朗华侨团体捐助侦察机、轰炸机各一架。更可贵的是一些中小学和妇女界把各自的零用钱全部捐献出来,集资10万比索各购买飞机一架。杂货店商会和马尼拉屠猪业也各集资购机一架,支持抗日将士。这些飞机被命名为宿务号、怡朗号、华侨号、学生号、妇女号、礼智号、福泉号等。到1933年初共捐款购机15架,命名为“菲律宾华侨飞机队”,送给十九路军,首创华侨捐款购机抗战的先例。

  (三)回国参军。淞沪抗战一开始,就有许多青年华侨响应祖国召唤,回国直接参战。这一爱国行动,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淞沪抗战时,上战场杀敌成为许多爱国华侨,特别是青年的热切愿望。马尼拉一位华商的儿子,战争爆发时正在上海念书,十九路军将士们的抗战壮举使他深受鼓舞。他毅然投笔从戎,在对日寇作战中英勇战斗,光荣负伤。马尼拉的报纸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更加增添了许多热血侨胞渴望投身抗日战场的激情。在加人著名的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参加闸北、吴淞和江湾保卫战的152位华侨中,有菲律宾华侨5人。虽然在这一时期类似这种华侨直接回国投军的情况还不多,但为抗战全面爆发后华侨青年大批回国从军开了先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