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台山宁阳会馆购械抗敌 救济费 金公债收条

        旅美台山宁阳总会馆发出的购械抗敌 救乡救国捐款收条:华侨的捐款活动都是在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进行的,有的地区还专门成立了筹饷组织,如纽约华侨在1939年10月13日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简称“纽约筹饷总会”),由54个侨团组成。台山宁阳会馆为了动员华侨更多地输财出力,同时显示华侨的大团结,1943年9月5日,在邝炳舜、梅友卓等的推动与主持下,“全美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机关代表大会”在纽约举行,参加者有36个救国会,代表71人,会期7天。大会议程除听取各埠救国会工作报告外,主要讨论改善侨汇、鼓励购买公债、统一捐款办法、救济粤灾、惩戒避捐之富侨等。出席大会的代表即席义捐11650美元,汇回祖国慰劳前线将士。这次大会,“集全美华侨于一堂,步调之一致,意志之集中,与范围之广泛,洵为美国华侨百年来破天荒之义举,空前之大团结与大合作。”

      抗战时期,五邑籍华侨捐款的名目繁多,如一日捐、一月捐、新年捐、“七七”献金、“双十”献金等,此外,还有棉花捐、游艺捐、劳军捐、演戏捐、卖花捐、“一碗饭”捐、劝售纪念章捐、航空献机捐等。侨胞们提出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逃避义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力,不算爱国”的口号。我们要对世界各地的五邑籍华侨的捐款作一个精确的统计,是很困难的事情。有材料说,从1937-1945年的8年间,美国华侨的捐款总额为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墨西哥200万美元以上,古巴240万美元以上,其他国家估计一个侨胞平均每月约捐美金1元。全美洲8年合计捐款约在69156115美元以上。抗战后期,欧亚两洲大部分地区已沦入“轴心国”之手,因此,这一时期的华侨捐款,大部分为美洲各国华侨所捐献,其中,五邑籍华侨的捐资最多。例如,五邑籍华侨积极响应宋庆龄的倡议,开展“一碗饭”捐献运动,旅美国台山华侨女青年人人在衣服襟上挂上“我是中国人”的徽章,在街头作演讲宣传及募捐。仅1938年7月17日这一天,美洲2000多个城市筹得的“一碗饭”捐款就达100多万美元。

      在美洲的捐款活动中,各地侨领起了带头作用。台山籍美国致公堂领袖阮本万捐资30万美元,他还不顾年迈,到各埠做宣传发动,共筹款3500多万美元。邝炳舜捐10万美元,他领导的“统一义捐总会”8年间共筹捐500万美元。梅友卓捐10万美元,他领导的“芝加哥华侨救国后援会”8年间共筹捐240万美元。新会“旅美柯利近省华侨救国统一会”主席李廷栋,共筹捐36.3万多美元。“罗省华侨救国会”副主席、新会籍华侨赵宝光募得22.5万美元。纽约“衣联会”的台山籍侨领陈金坚,是个洗衣工人,每周工资只有6美元,也毫不吝惜地捐出自己的积蓄。“衣联会”在各洗衣馆里设置“捐款箱”,以方便工人们捐献。

      华侨中的工人、店员、职员、教师等,收入低微,为了支援祖国抗战,个个节衣缩食,将自己的“血汗钱”也捐了出来。台山附城籍的一位姓叶的女华侨,是个寡妇,她典当了全部首饰,连同自己多年的积蓄共3万多美元,亲自送到救国会,之后她到圣母院当了修女。台山海宴籍的农牧场主颜广礼,战前每天抽雪茄烟十几支,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戒了烟,8年如一日,将省下来的钱悉数捐给祖国抗战事业。台山冲蒌籍一位姓伍的老华侨,年逾古稀已退休在家,为了支援抗战,重又回到洗衣馆,将每月工资全部献给祖国。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印度尼西亚华侨即成立了“华侨救国后援会”发动华侨捐献钱物,支援祖国军民抗战。到“七·七”抗战前夕止,印尼华侨捐款达5073418元法币和219568元港币。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侨救国后援会”改名为“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仅一年时间,就在印尼华侨中募集捐款450万盾和购买了150万盾的公债。1938年,在华侨领袖陈嘉庚等人的倡导下,南洋各地华侨救亡组织统一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为“南侨总会”),号召广大华侨“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当时旅居印尼的华侨有160万余人.无不响应号召,踊跃捐献。据统计,从1937年抗战开始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南侨总会”每月给国内捐款达1350万元,每年达16200万元,相当于抗战经费的三分之一。这里面就含有印尼华侨的不少捐款。除了捐款外,印尼华侨还捐献各种物资,支援抗战,赈济难民,包括飞机、战车、救护车、粮食、药品、医疗器械、衣服、胶鞋及其他用品等。当时印尼有一种特有药品,“金鸡纳霜(又名奎宁)”,印尼华侨一次就购赠了2895万粒给予祖国难民,足够130万人服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印尼不少华侨青年怀着报效祖国的忠心,万里迢迢返回大陆,共赴国难,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去。有资料记载,1939年2月7日,“南侨总会”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通告,华侨司机和机工,响应号召先后回国服务者“共有九批,三干九百一十三人。此期间为国牺牲或中途失散者,约过半数”。其中单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司机就占了500余人。此外参加中国抗日军队的华侨青年不可胜数,有些甚至在抗日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在重庆上空作战牺牲的万隆华侨梁天成,在兰州上空作战牺牲的雅加达华侨陈镇和,在晋西北战场牺牲的爪哇华侨女青年李林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