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慰劳抚恤阵亡将士家属收条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发出的慰劳抚恤空军阵亡将士家属捐款收条:  全面抗战爆发后,旅居世界各地的五邑籍爱国华侨青年,怀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纷纷回国参战,其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抗战初期相比,参战人员更多,战斗更激烈,作出的牺牲更大,谱写了一曲曲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1936年7月,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成立,总会设在南京,上海、重庆及其他16个省设分会,而海外支会有36个。按当时的规定,侨胞捐款10万元国币即算捐机1架,并获飞机命名权,而凡捐40万元、120万元和360万元的,还可以用该地华侨名义为飞机小队、中队和大队命名。后随着物价的上涨,航建协会曾想将捐1架飞机的标准由10万元国币改为10万美元,但考虑到政策的连贯性,没有改成。从1937年至1940年10月止,海外华侨捐献飞机217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华侨主要聚居的东南亚相继沦陷,因此这项活动也就中止了。据并不完整的相关资料显示,217架飞机,其中菲律宾50架、缅甸19架、美国18架、马来亚13架、印度10余架、斐济3架等等。古巴华侨捐14万元,折合1架飞机有余。而新西兰华侨虽不达1架,但捐款也有4万余元。

        在回国参军参战的华侨中,华侨空军飞行员参战最早。他们是抗战时保卫祖国领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力量,涌现出一批受到祖国人民崇敬的爱国英雄。抗战时期,我国有作战能力的驱逐机飞行员中,归侨飞行员约占3/4。广东空军是抗战初期对日空战的主力,从队长到队员,基本上以华侨子弟为骨干。华侨空军飞行员没有辜负广大侨胞的重托,他们为保卫祖国领空和人民生命财产,英勇驾机出击,配合地面部队作战,痛歼入侵之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立下战功,有不少人为祖国热血洒碧空,献出年轻的生命。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华侨就热切希望能为祖国的抗日战争作贡献。他们鉴于祖国落后,尤其是国防航空事业非常落后的状况,决心选派掌握航空技能的青年回国,以增强祖国的防空力量,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各地华侨社团为此纷纷开办航空学校,为祖国培养航空人才。1931年10月10日,美国俄勒冈州华侨成立了“美洲华侨航空救国会”。年底,该会筹建的“美洲华侨航空学校”正式建立,并由华侨捐购了3架飞机,分别命名为“民族号”、“民权号”、“民生号”,作为训练华侨青年和留美中国空军飞行员之用。

        1933年7月26日,由美国华侨抗日后援救国总会建立的“旅美中华航空学校”成立。此外三藩市、芝加哥、洛杉矶、舍路和罗省等地,也先后建立了航空学校,培养航空飞行员、飞行师和其他航空技术人才。美国华侨还组织了“美洲华侨航空救国义勇团”,在美国各地设立了6个分团。第一团在波特兰,第二团在凤凰城,第三团在芝加哥,第四团在纽约,第五团在匹兹堡,第六团在波士顿。各分团又组成空军别动队,随时准备回国效劳。全国抗战爆发后,美国华侨航空人员,纷纷回国参加抗战。俄勒冈州华侨飞行员周一尘,毕业于美国“西方航空专校”飞行系,回国前在“寇梯斯”航空工厂当试飞员,月薪150美元。有自己的小汽车和别墅,生活舒适安逸。九一八事变后,他不顾厂方再三挽留,不顾亲朋和恋人劝阻,毅然弃职,自筹路费回国,在昆明航校当教官,为祖国培养国防航空人才。加利福尼亚华侨飞行员顾均,靠自己的技术和勤奋,开拓航空事业,成为三藩市“寇提斯航空工厂”的创办人和股东之一,并与瑞士友人勃尔逊合作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他自己拥有两架教练机和6架小飞机。九一八事变后,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个人事业和离开幸福的家庭,辞去工厂和学校一切职务。以自己的资本做费用,率领航校60多名华侨飞行学员回国。

        有材料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飞行员34人共击落日机63架,其中仅台山籍飞行员黄新瑞、陈瑞钿、黄泮扬、马庭槐、苏英祥、朱均球、马国廉、伍国培、余平想等9人,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创造了辉煌战绩。下面,我们介绍几位在对日空战中建立殊勋或壮烈殉国的五邑籍华侨飞行员的英雄事迹。黄新瑞,台山籍华侨。他在多次空战中击落敌机8架。1938年4月13日,在广州空战中,他1人击落敌机3架,被誉为“空中虎将”,曾受到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接见。他是在1941年3月14日四川双流空战中殉国的,时年27岁。容广成,台山籍华侨。1938年3月8日在陕西渭南空战中牺牲,年仅27岁,被迫赠中尉军衔。他回国参战时写给亲人的信里说:“男儿报国,千载一时,热血头颅,必取得相当代价。”其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陈瑞钿,台山籍华侨。1937年8月14日,在南京句容空战中,他与黄新瑞、苏英祥、雷炎均、黄泮扬等,同被誉为“王牌”的日本木更津轰炸机队作战,击落敌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取得开战以来的空前大捷,宋美龄等亲自到句容机场慰问祝捷。

        为了纪念这一辉煌战果,国民政府将“8.14”定为“空军节”。以后,在太原、粤北、武汉等地空战中,他又多次击落敌机。在昆仑关空战中受重伤,被送回美国就医。他凯旋归来时,美国华侨前往机场热烈欢迎,欢呼“我们的英雄回来了!”陈瑞钿共击落敌机6架,战功显赫,积功升至大队长,被称为“空中虎将”。他的英雄事迹被载人美国教科书,还编成青少年读物到处传诵,俄勒冈州航空博物馆里珍藏着他的作战记录。黄泮扬,台山籍华侨。他从美国回来后,与陈瑞钿等一起参加过杭州、南京、句容等地空战,后又参加衡阳、南雄、汉口、广州、重庆等地对日空战,击落敌机多架,晋升为大队长。1939年2月22日广州空战中,他率队击落日机15架。被誉为“空中虎将”。马俭进,旅加拿大台山籍华侨飞行员。1940年10月2日,他同3名战友一起奇袭山西运城日军机场,一举炸毁敌机35架,取得辉煌的战果,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最成功的奇袭轰炸。1940年初夏,马俭进护送9名“飞虎队”员由缅甸飞返云南,因遇敌机拦截被迫降落致使双臂骨折,治愈后成半残废人员。

        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首次空袭日本,在久留米、福冈、佐进保和大阪等城市空投日文传单,向日本人民控诉日军侵华暴行。这次行动证明中国空军有空袭日本的能力。执行这次空袭任务的空军勇士8人,领航员是台山籍飞行员刘荣光。抗战后期,中美两国开辟的从云南到印度、缅甸的“驼峰”空中运输线,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有时还会遇到敌机拦截,是世界战争史上飞行条件最险恶的空中运输线,被称为“死亡运输线”。五邑籍华侨飞行员在这条运输线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战歌。除马俭进外,张泽博、马国廉、陈锡庭等,因飞机失事殉职,陈章林、关荣、陈文宽、卢传铭等人在这条运输线上,执行过运送战时物资或护送国民党要员等重任。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1996年4月建成了一座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面刻有881位抗日航空烈土的英名,其中原籍广东的135人,占全国的15.3%;原籍五邑的57人,占广东的42.2%,全国的6.5%。五邑航空烈士不少是华侨子弟,共有23人,占五邑航空烈士的40%。他们是:马国廉、冯星航、刘福庆、陈锡庭、苏英祥、林觉天、林联清、容广成、黄毓全、黄新瑞、黄波、黄普伦、黄荣发、雷国来、廖兆琼、谭笑俨、谭寿(以上均为台山籍华侨)、关万崧、张益民、张泽博、张森、黄元波(以上均为开平籍华侨)、李其嘉(鹤山籍华侨)。

  关于抗战期间华侨的捐机活动,位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尚存一些相关的档案。例如1941年8月14日,在中国空军节来临时,国民政府的空军指挥部就曾在成都举行为华侨捐献37架飞机命名典礼。此次被命名的飞机包括菲律宾华侨捐献的27架、缅甸华侨捐献的9架、马来亚华侨捐献的1架。当年,华侨踊跃捐款献机十分感人。菲律宾华侨捐机最多,这与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直属菲律宾支会会长杨启泰先生忘我的工作及高超的组织发动能力分不开。在捐款中,固然有独捐10万元的富商,但更多的是将自己的血汗钱或零用钱捐出的下层民众。美国华侨妇女刘瑞芝以佣工为生,虽然每天工钱仅6元,但她一次就捐款20元。1939年11月,全缅甸214所华侨学校师生捐款购机,一时被广为传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