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救济箱科捐款收条

  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  华侨的捐款活动都是在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进行的,有的地区还专门成立了筹饷组织,如纽约华侨在1939年10月13日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简称“纽约筹饷总会”),由54个侨团组成。为了动员华侨更多地输财出力,同时显示华侨的大团结,1943年9月5日,在邝炳舜、梅友卓等的推动与主持下,“全美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机关代表大会”在纽约举行,参加者有36个救国会,代表71人,会期7天。大会议程除听取各埠救国会工作报告外,主要讨论改善侨汇、鼓励购买公债、统一捐款办法、救济粤灾、惩戒避捐之富侨等。出席大会的代表即席义捐11650美元,汇回祖国慰劳前线将士。这次大会,“集全美华侨于一堂,步调之一致,意志之集中,与范围之广泛,洵为美国华侨百年来破天荒之义举,空前之大团结与大合作。”

        抗战时期,五邑籍华侨捐款的名目繁多,如一日捐、一月捐、新年捐、“七七”献金、“双十”献金等,此外,还有棉花捐、游艺捐、劳军捐、演戏捐、卖花捐、“一碗饭”捐、劝售纪念章捐、航空献机捐等。侨胞们提出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逃避义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力,不算爱国”的口号。我们要对世界各地的五邑籍华侨的捐款作一个精确的统计,是很困难的事情。有材料说,从1937-1945年的8年间,美国华侨的捐款总额为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墨西哥200万美元以上,古巴240万美元以上,其他国家估计一个侨胞平均每月约捐美金1元。全美洲8年合计捐款约在69156115美元以上。抗战后期,欧亚两洲大部分地区已沦入“轴心国”之手,因此,这一时期的华侨捐款,大部分为美洲各国华侨所捐献,其中,五邑籍华侨的捐资最多。例如,五邑籍华侨积极响应宋庆龄的倡议,开展“一碗饭”捐献运动,旅美国台山华侨女青年人人在衣服襟上挂上“我是中国人”的徽章,在街头作演讲宣传及募捐。仅1938年7月17日这一天,美洲2000多个城市筹得的“一碗饭”捐款就达100多万美元。

  加拿大舞市阻华侨拒日救国会 :1936年,旧金山有两个抗日救国会,即“华侨拒日救国后援总会”和“中华民国国民抗日救国总会”,前者以中华会馆为主体,会同各社团组成,主持人为五邑籍的陈敦朴、李圣庭、何少汉、黄锦添等人;后者以个人为单位,主持人为邝炳舜、尤永增等。“七七”事变后,台山籍侨领、宁阳总会馆主席黄仁俊等提议成立“旅美华侨抗日统一义捐救国总会”,但国民抗日救国总会及国民党右派均表示不参加。后经黄调琴总领事出面调解,双方以团结抗日大局为重,同意组织统一的抗日救国团体。8月21日,中华会馆召开全侨大会,91个侨团侨校参加,共100多人。大会通过成立“旅美华侨抗日统一义捐救国总会”,选出邝炳舜为主席。该会的统属分会47个,遍布美国、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大小城市300余处,“此为全美洲各地华侨抗日救国会之规模最庞大者”,它显示了美洲华侨大团结的精神大发扬,是美洲华侨抗日救国运动走向高涨的重要标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