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英金公债票

        1938年年英金公债票: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给中国的财政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为了筹划军费,并解决其他开支,国民政府采取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措施:第—、依靠外援,大量借债和发行国内公债。第二,垄断金融。第三,扩增捐税。第四,实行专卖制度。第五,实行统购统销。第六,涨发纸币。通货膨胀。

        一丶是增税。抗战开始后,一方面调整旧税,主要是将统税扩大为货物税,增加货物征税的范围,并改变征税标准,调整征税税率;一方面开征新税,如遗产税、过份利得税等。1938年7月公布“非常时期过份利得税条例”,资本在2000元以上之营利事业,其利得超过资本领20%,财产租赁之利得超过财产价额15%者,按超过额课以lo%一50%之超额累进税。1941年开始,还实行了地方田赋收归中央接管统筹整理并改征实物的政策,烟、粮、盐、糖及其他日用生活品实行国家专卖制度,以及货物征税和战时消费税改为从价征收政策等。以上措施对增加税收起到一定作用。1941年第4季度盐税收入约达1.7亿元,是上一年同期的3.4倍。1942年烟草、火柴、食粮专卖收益约18亿元,占岁入总额的21%,相当可观。

        二丶是举债。国民政府自1937年9月发行第一笔“救国公债”,至1944年发行“同盟胜利公债”止,共发19笔公债,总计国币150亿元,英金2000万镑,美金2亿元,关金l亿元,共合国币223.06亿元。1937年至1942年前,国民政府向苏、美、英、法等国借债23次,共计9.95亿美元,69547万英镑,10.3亿法郎,1.2亿元国币。

        三丶是增发纸币。l 936年法币发行颇为12亿元,1937年为16亿元,l 938年为23亿元。1938年的指数与1937年6月比较,增加64%。1939至1941年逐年发行增长率平均为87.叫,三位间增加了五倍半以上。

        为稳定剧烈动荡的金融市场,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公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明令限制提取存款。同月,核准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在沪成立四行联合贴放委员会,设四行联合办事处,后改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1939年9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改组“四联总处”,由蒋介石兼任理事会主席,使四联总处成为最高金融决策机构,这对于全面统管金融事务,稳定法币市场,实施外汇统制,扶植经济、增加抗战之能力,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