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軍抗曰血戰圖之三

        十九路軍抗曰血戰圖之三 : 十九路军是从江西“剿?”前线新调来上海、南京一带驻防的,其前身是在北伐战争时期有“铁军”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0师,军 事训练较严,实战经验较多,战斗力较强,其主要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思想。据蒋、蔡等人回忆:这个部队“驻扎江西时,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的正义号召的推动下,全体官兵三万馀人,曾在赣州宣誓反对内战,团结日;调防淞沪一带后,在上海人民抗日宣传的影 响下,更下定了为中华民族图生存,为中人争人格的决心”。十九路军初到新驻防地区时,由于受不抵抗政策的影响和牵制,且得不到任何情报,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上海的真正企图看得不准,未作抗 战的准备。“直到战事爆发前两星期,才从自己所得到的情报中判断 日寇的侵略已不可避免,才积极进行应战部署。”

        而具体的军事部署工作,则是在“一、二八”事变前的五,六天。1932年1月23日,十九路军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召开了驻上海部队营长以上干部的紧急军事会议,议决了一切必要的应变措施,并在当天下午七时向全军各 部发出了密令。指出“日方现派大批舰队来沪,有向我政府威逼取缔爱国运动并自由行动之企图”,要求全军“严密戒备,如日本军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十九路军对部队作了必要的调动,划清了各部队的防卫地区,规定各区警察及保安团受该 地军队高级指挥官指挥,并将总指挥部移驻真茹。第二天,蔡廷锴到蒍州,召集十九路军驻蒍州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表明十九路军抗战的决心,并解释了23日发出的密令。参加会议的将领,也一致表示反对不抵抗政策和维护团结抗日。两次会议之后,十九路军各部队基本上完成了战略战术的准备,对全军作了动员。所以,当日本驻上海海军 陆战队在1月28日深夜向闸北进行袭击的时候,驻守闸北的翁照垣旅 第6团并没有因准备换防而放松戒备,而是奋起抗击。

        事实证明,这种战前的准备与动员,是十九路军能在“一、二八”事变爆发前及其 后有效地打击日军的关键所在。淞沪抗战开始后,十九路军官兵同仇乱愾,英勇奋战,屡挫敌锋,大减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战斗是从巷战开始的,1月28日深夜23时30分开始,日军在铁甲车掩护下,从闸北各马路口向中国守军进攻。29日天亮后,日本飞机从航 空母舰出动助战,在闸北,南市一带滥施轰炸。中国守军沉着应战,很快找到了对付铁甲车的办法,一是俟铁甲车逼近时,用手榴弹抛在车底下将它炸毁,一是让铁甲车过去,先以全力对付车后的步兵,然后以少数人迫近车旁,将车炸毁;或则是预伏着机关枪,让铁甲车和步兵冲过之后,从后面猛烈地射击,前后夹击。这样,双方屡次发起 冲锋,多次爆发白刃战,多处阵地反复争夺,激战竟日,日军终不能越雷池一步。战事的第一个星期,始终在闸北地区进行,日军攻势丝 毫未获进展。

        2月3日留沪的欧美军人战地观察团到江湾路前线阵地观 察,“这该处战事正烈,日军的大批野炮及机枪向华军防线猛攻,华军初仅回击,既见日军发炮势若连珠,华军防御物被毁数处,此时华军非不退,仅一声喊杀,面迎如雨之炮弹方面冲锋而出,前后继,势 如潮涌。结果,日军大乱,纷纷去枪弃炮而逃。是役华军共夺得机枪十七挺,野炮七门,步枪子弹无数。然所受牺牲亦巨!惟当华军冲锋 时,不独日军望风披靡,旁观者亦且惊心咋舌,认为此种牺牲精神, 即欧洲大战中亦所罕见也。”从外人的观察评论中,可见当时巷战的惨烈情况。2月中旬,日本陆军增援到沪,战况愈趋激烈。2月13日拂晓,日军久留米混成旅一部二千多人,以烟雾作掩护,从蕴藻滨北端偷袭纪家桥十九路军61师某部阵地,前沿守卫部队发现较迟,伤亡殆尽。纪家 桥、姚家湾、锺家宅一带遂被日军突破。中国守军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组织反攻,反复冲锋,肉搏了七八次,下午3时克服钟家宅,暂时停止前进。晚上7时30分,利用夜幕,发起反攻,并以一个连悄悄插到纪家桥、姚家湾之间,猛袭姚家湾。日军经过一天苦战,正在沉睡之中,听到槙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惊恐万状,混乱异常,完全丧失了抵抗力,争渡蕴藻滨向南岸溃退。鲆桓龆嘈∈北憬饩稣蕉罚?br>彻底粉碎了日军企图包抄吴淞中国守军的计划。是役计毙日军五百馀名,十九路军122旅团3营营长李荣熙亦在此役中英勇殉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