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 见义勇为
当仁不让 见义勇为: 秘鲁是拉美华侨人数众多、历史比较悠久的国家之一。据有关文献记载,16世纪中叶和17世纪前半期,即我国明清之时,已有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路线,到秘鲁经商或做工。1821年秘鲁独立。1851年卡斯蒂略将军在万卡约宣布废除奴隶制,同时提出招募华工,代替黑奴。当时秘垦荒、筑路、开矿、建港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动乱年代,民不聊生。太平天国洪秀全革命军失败后,许多人为躲避清朝廷追捕,被迫背井离乡,远涉重洋,来秘鲁谋生。1849年10月首批75名华工抵达秘鲁,开始了“契约华工”源源不断东渡秘鲁的历史,至1874年抵秘人数即达9万之众,形成第一次中国移民高峰。1856年秘在香港设立领事馆。1874年6月26日,中秘代表在天津签订《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宣布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878年,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驻美、西、秘三国首任公使,因秘与智正进行“太平洋战争”,陈未能抵秘呈递国书。1881年光禄卿郑藻如被任命为第二任驻美、西、秘三国公使,并于1884年6月抵秘履新,中国驻秘鲁公使馆设立。进入20世纪后,秘鲁政府采取限制政策,来秘中国人数逐渐减少。据北洋军阀政府驻秘鲁使馆统计,1925年华侨总数为45,000人左右,1927年减少至10,000余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秘鲁经济困难,华侨生计日蹙,归国者日多,新来者日少,总人数大致7、8千人。抗日战争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移居和返回秘鲁的华侨及其子女、亲属有所增多。此系第二次移民高潮。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80年代后期,来秘探亲投友、投资经商、定居的人数又有明显上升。
据秘鲁移民局提供的材料,进入90年代以来,该局发给我移民和非移民居留签证近20,000份,有近600人被批准加入秘籍。据历年来的统计数字计算,目前旅秘华侨、华人数目约100,000人,华裔人数超过1,20万。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艰苦创业,逐渐与当地人民融合在一起,繁衍生息。如今的华裔已是第七代。早期旅秘华侨主要集中在秘鲁西部沿海各城镇,以首都利马为最多,附近的卡亚俄港,北部的奇克拉约、皮乌拉、特鲁希略等城市也是华侨的聚居区,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十分艰苦。他们为秘建成闻名世界的中央铁路作出了贡献。铁路通车后,又为秘摆脱农业落后状况付出了艰辛。秘鲁北部几乎90%以上的农场最初都是由华侨开辟经营的。大量的华侨商业团体对活跃当地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秘鲁的许多重要铁路、公路、矿山、港口建设都凝聚着旅秘华侨的血汗。经过100多年的繁衍和艰苦努力,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同时,旅秘华侨与秘鲁人民同甘共苦,和睦相处,为秘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进入政界,担任过或者正在担任部长会议主席、部长、副部长、国会主席、议员、总审计长等要职。如今,华侨、华人和华裔已成为秘鲁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秘华侨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们时刻与祖国人民休戚相关,同舟共济。无论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中国?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得到广大侨胞的有力支持。八年抗战期间,旅秘华侨广为发动,多种方式:学校羲演,卖花,街头表演艺术,多次募捐。本华侨文献馆收集的奖状是旅秘侨胞支援祖国抗日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