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宁阳会馆捐助金山广福堂捐款收条

        驻美台山宁阳会馆捐助善款收条、金山广福堂发出的捐助善款收条: 十九世纪中叶,加拿大卑诗省的菲沙河与参逊河中游一带,相继发现金矿。无数中西人士远涉重洋蜂涌而至,西人称此为“菲沙河淘金狂潮”,而粤人则称此地区为“加拿大金山”,从此华人开始大批来加“淘金”。

        台山宁阳总会馆(Hoy Sun Ning Yung Benevolent Association),创办于1854年;此前,在旧金山的台山人棣属由新宁(台山)、开平、新会和恩平四县侨民组成的、成立于1850年的四邑会馆。在1850至1854年这短短四年间,台山人来美人数日多,逐脱离四邑会馆自行组织台山宁阳会馆,其时邑侨约3400人。1855年2、3月间,华文报纸《东涯新录》发表的统计显示宁阳邑侨有6900人,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已增加到27900人。宁阳会馆在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时,原在天后庙行走5号的会址倒塌,新址于1907年9月15日由宁阳会馆主席赵宗坛主持举行重建落成开幕典礼。

        1872年,加拿大联邦政府为统一和开发加西各省,计划兴建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由于当时缺乏人力物力,筹划多年也未能实现。1880年,联邦政府决定征召大量华人劳工来加修建铁路。1881年铁路动工,1885年铁路全部完成。联邦政府首相麦唐纳盛赞华工的功绩。他说:“如无华人之协助,卑诗铁路无法如期完成,对加西的富源也无从开发”。

        广东七邑地区,包括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番禺、顺德和香山等地人民,获悉加拿大召募华人劳工,纷纷设法应征,只身来到加拿大谋生。为了乡亲的团结、互助、抗争外来压力、谋取应有福利,各邑乡亲均建立善堂机构。这些堂所负责各邑侨的生老病死或协助老病不能工作邑侨,给予舟资返国。其或病逝旅邸,身后萧条,葬费无着者,则资助殡殓之费,并检运回籍安葬,等一切福利慈善事务。各邑乡亲建立善堂,计有台山余庆堂、台山宁阳会馆、同源总会、开平广福堂、恩平同福堂、新会福清堂、禺山昌后堂、香山福善堂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