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总理实业计划图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 : 《建国方略》是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孙中山为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启发与唤醒全社会的民众,开创未来社会建设新局面而撰写的重要著作。本书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分组成,提出了一套系统地建立新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规划,描绘出一幅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它不但是孙中山政治思想和建国思想的光辉结晶,同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实践尝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无论从事革命活动还是著书立说,无一不实践着这一理想。在其众多著作中,《建国方略》成为其 “图谋民生幸福”的一个重要见证。而《建国方略图》更是从直观上体现了中山先生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伟大构想。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保存的一张精美的《建国方略图》,其完整性和清晰度在国内均属罕见。

        1912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孙中山先生虽然被迫辞去了临时大总统,仍充满信心地认为:“在我们面前,尚有大量的工作必须完成,俾使中国能以强国的身份与列强并驾齐驱。”因此,先生很快致力于“比政治紧要的”“民生主义” 事业。孙中山积极倡导以实业救中国。他提出“借外债以兴实业,而苦无资本,则不能不借外债”;“借外债以营不生产之事则有害,借外债以营生产之事则有利”。他对兴办实业充满信心,认为“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则不能,今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所以,他声明将以民国国民的身份,在未来的“十年内不问政治”,专门从事社会实业建设活动,并提出了今后准备全力以赴的奋斗目标。他亲自奔走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足迹遍及10余省市,到过许多城市和农村,在工厂、港口、铁路线等进行调查访问和视察参观。在这一时期,孙中山先生潜心撰写了众多著作,《建国方略》便是其中之一,从“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三个层面探索强国富民的道路。为便于更清晰地阐明“物质建设”,于1930年随书出版了《建国方略图》。

        《建国方略图》整张图纸共有蓝、红、土黄等七种颜色,由于年代久远,地图有点泛黄。方略图左上角写有“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十个繁体字,地图上面还有整治扬子江水路、改良广州为南方大港、改良上海为东方大港等5个附图。整张图长51厘米、宽38厘米,按一千零五十万分之一比例绘制而成。图背面有1.5万多字的“孙中山建国方略撮要”,这些撮要分为交通开发、商港开发、铁路建设、水利发展等十大部分。方略图非独有一张主图,另有附图一张,即《孙总理实业计划图》,由戴传贤节录。计划图左侧竖行写有繁体字,“本图仅遵总理建国方略实业计划绘制地名一一遵照原书毫无苟且减略之处,兹为便利学者读建国方略起见随图奉赠一幅不另取资”。计划图在方略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化《建国方略》中所述内容,便于直观地了解先生关于水利、交通等的建国主张。与方略图相比,计划图色彩更丰富,计划图上方正中写有“孙总理实业计划图”10个繁体字,附图为7个,增加了建筑清河口为北方大港一图和二图,比方略图略大一些,按四百二十万分之一比例绘制而成。计划图背面有一张建国方略专题表,含开发交通、建造港埠、兴办衣食住行工业、创设各种大工厂等八个专题,内容涉及完成全国铁路网、建筑汽车路、浚治江河等。孙中山先生的这张方略图,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还有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它是中山思想的一个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