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籍华侨乘坐香港安轮抵达祖国

        中国籍华侨乘坐香港安轮抵达祖国 : 华侨纷纷回国投资、参加建设 --- 建国之初,由于祖国建设事业的展开和我们实行了正确的政策,激发了海外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情。为了团结华侨、归侨和侨眷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给予华侨回国投资提供便利和进行统一的管理,根据国家在建设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侨务工作的方针是:引导归国华侨资金参加生产建设,有计划地选择和培养典型,引导侨资向有利于国计民生及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向发展,提高归国华侨工商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和经营信心。

        在政府的投资政策鼓励下,各地华侨投资公司相继成立。1951年12月15日,福建省率先成立了福建投资公司筹备处,1951年7月正式成立了公司。1952年10月以后,在广东、福建、北京、天津等地陆续成立了七个投资公司,吸纳华侨资金。同时创办了一批公私合营性质的华侨投资企业,如华侨工业建设公司、华侨企业公司等。当时华侨回国投资主要用于轻工、纺织、旅游、宾馆等建设。在建国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国外华侨对新中国的工商业状况和投资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清楚,侨务工作引导华侨投资的工作也注重在宣传上。

        所以在建国的头几年华侨的投资量还比较少(据中国银行的统计,自1951年8月至1952年8月,华侨投资总数为1368万人民币)。随着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特别是有关保护侨汇和鼓励华侨投资政策的颁布,国外华侨投资额逐年增长。1955年3月,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正式成立,并将1952年成立的华侨企业公司和华侨工业建设公司一并纳入,在汕头、梅县、广州、台山等28个市县成立了分公司,进行募股工作。1955年福建投资公司也改名为福建华侨投资公司,以更加便利吸收华侨资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