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未旧金山唐人街明信片

        清未旧金山唐人街明信片---街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或者“华埠”,现在多叫“中国城”)有多少个,至少我不知道,但在北美,历史最悠久的就是旧金山的唐人街,起始于1848年,当时只有三个华人,经历过衆多的历史动荡包括1882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排华法案》的影响和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的摧毁,一直坚持发展到了今天。旧金山唐人街迄今是全球亚洲之外最大的华人社区,旧金山的一个主要旅游胜地,每年的访客数量甚至超过了金门大桥的数字。现在的唐人街居住人口密集,最近的官方人口统计是超过十万人,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因爲身份等原因而未被统计入内的人。唐人街人均收入在旧金山属于中下标准,人员成分大多是工薪阶层,基本从事餐馆、卖衣场、菜市场和商铺等工作。近几十年来,从中国香港和大陆来的移民逐渐取代最初的广东台山人,这里通用的语言应该还是广东话。

        旧金山唐人街写字文化---旧金山唐人街,这个由清代华人劳工创建的海外华人社会,一直沿用清末的中国文化,如繁体字等,新移民初到旧金山,还以为回到了清末民初。由此可见,过去100多年间,在这里出生、生活的华人及早期移民都已习惯了这种停止了发展步伐的中国文化环境。尽管有些汉字多至20多笔,他们别无选择地、地学着、用着,并无任何不习惯。

        随着新中国成立并推行简体字,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大陆移民潮,为海外华人社会带来了另一套同音同义但书写简便的常用文字,为使用中文者提供了另一种书写方式的选择。有着30年做广告招牌经历的汉艺广告制作公司总经理黄汉龙,见证了简体字影响力日增的趋势。他说,10年前是繁体字的天下,个别客户就算做了简体字的招牌,过不了几天也要改换繁体字,因为客人说看不懂;而现在大约有10%的客户使用简体字,相信简体字将来会越来越普及。

        黄汉龙以唐人街的流行语为例,断定“将来一定是流行简体字、普通话”。他说,50多年前,唐人街为台山人天下,不懂台山话根本找不到工作、买不到东西,不会说台山话会被老华侨怪责为“唐人不讲唐话”;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各地移民渐多,唐人街逐渐流行广东话;进入2000年,说普通话的人数量大增,华校也增设普通话班。一个中西结合的台山移民薇薇安以自家为例。她说,会简体字的人大多看得懂繁体,而会繁体的人就未必懂简体。她女儿学中文时,曾为繁体“穷”字的含义而抱怨:“不是说穷吗,怎么还有那么多破东西藏在家里?”她女儿怎么写也写不出繁体的“龙”字和“龟”字,但她用简体一学就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