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京颐和园地图

        民国北京颐和园地图 :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北部的四环与五环之间,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周边有二十多条公交线路通达东宫门、北宫门、新建宫门等处。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博物馆式皇家园林。1750年始建,原名清漪园。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御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光绪皇帝在原基址上按原规模重建,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地。曾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1998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主体框架,面积300多万平方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林木蓊郁,遍布繁花野卉。前柏后松的万寿山寓意长寿永固。昆明湖沿湖岸堤的绿柳红桃则是一派北国江南风光。各处绿荫中散落着厅、堂、楼、轩、阁、馆、殿、亭等形式各异的古建筑3000余间,大小园林院落20余处、建筑景点一百余座,建筑面积近70000平方米。园林文物陈设琳琅满目,4万余件均为清朝帝后曾经使用过的生活用品,或是当时的国器。颐和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又汲取了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菁华,兼具北方山川雄浑宏阔的气势和江南水乡婉约清丽的风韵,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园中建筑分前山前湖、后山后湖、沿湖及堤岛分布。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园内景点分政治活动、生活居住、御园游览等三个区域,同时也建设了现代化的文昌院博物馆。政治活动区: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包括涵虚罨秀牌楼、东宫门、南北九卿值房等处,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等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生活居住区:以乐寿堂为中心,包括玉澜堂、宜芸馆、永寿斋、德和园等庭院,是慈禧、光绪及后妃们生活居住、看戏赏乐的地方。御园游览区:由昆明湖区以及万寿山山前、山后的广大区域组成。万寿山南麓有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绘着14000多幅苏式彩画。前山中部,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起自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阁内原接引佛已不存,现供奉的是1989年从弥陀寺以来的明代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站像。昆明湖上,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堤上六桥,形态互异、婀娜多姿。湖中,十七孔桥长虹偃月,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恰似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湖畔,汉白玉的石舫精美绝伦,镇水的铜牛惟妙惟肖,耕织图则蕴涵着浓重的江南农耕文化韵味。万寿山山后,四大部洲高原异域风情独特,谐趣园亭廊幽曲、足谐其趣,后溪河畔苏州街是典型的中国十八世纪中期的江南水乡街肆风貌。文昌院博物馆:位于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东侧,分综合馆、铜器馆、瓷器馆、玉器馆、聚珍馆五个展厅,集中展出了颐和园的园藏文物珍品。也许算得上“老佛爷”为后人做的一点贡献,但当时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园内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大部份,占地约290公顷。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宫廷区。仁寿殿,曾名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门两旁有两块青石分别象征着孙悟空和猪八戒伫立警卫。殿中平床上设宝座、屏风、掌扇、鼎炉、鹤灯等,屏风上有九条巨龙,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然而,在宫廷区的玉澜堂,却记载着一段皇权失落的凄凉历史,光绪皇后住在玉澜堂后的宜芸馆。宜芸馆西北的乐寿堂,则是慈禧太后的处所。据说,她起居于斯,每天饭费就要花掉白银60两。在仁寿殿北面不远处是德和园,是清代所建三大戏台最大的一个(另处有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署山庄的清音阁),每年慈禧做寿,都有吉祥戏目演出。从乐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有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条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上8000多幅彩色绘画,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