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夜龙城祭艳妃宣传海报

        (接上页)粤省的主官多是“南下干部”,不但不谙粤语,而且对粤省文化缺乏了解。很多时省、市的文化局长都非粤人(连主管粤剧的干部向红线女拜年时讲的都是普通话),他们的文化爱好常常与粤剧无关。近年,陈绍基、黎子流等领导为宏扬粤剧做了大量工作,筹集了一些粤剧发展基金。正在掀起势头之时,一些潮州籍领导人又牵头搞潮剧基金会。不久前有客家籍领导同我谈及汉剧,据说客家人也想搞汉剧基金。我对他说客家文化影响深远的是客家山歌,推广好客家山歌比推广汉剧更有意义。当然,潮剧、汉剧都是好戏,包括雷州歌我们都应重视和支持,但一个省要把各种戏剧都作为主流文化来推广,从领导力量到文化资源都分散了,最终可能一个都不成功。如果当年江泽民主席在北京推广他家乡的越剧和昆曲,如果当今的胡锦涛主席又在北京推广安徽的黄梅戏,不知京剧会怎么样了。 敝人曾在香港工作多年,目睹当地粤剧的衰败。到了八十年代,香港已基本没有常设的专业剧团了,多数艺人已不能靠粤剧吃饭,但民间的粤剧曲艺却依然活跃。目前给香港粤剧留下影响的不是过去的大明星,而是最低层的社会。世界旅游业兴,全世界都知道要看粤剧就要到香港油麻地的庙街,庙街被称为平民夜总会,是广东粤剧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尽管粤剧大师看不起庙街,但庙街却比他们有生命力。由于庙街曾为粤剧垂死挣扎,替香港保存了传统文化,因而感动了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香港政府。后来香港政府在改造街市设施时,各社区都增设了免费供市民使用的曲艺中心。近来,香港尖沙咀的文化艺术中心每个星期都有一场为儿童免费的粤剧表演,每个月都有艺术名家的专场,体现了政府为粤剧做实事。更难得的是为了支持粤剧振兴,政府官员同立法局议员联袂登台演戏,连原籍上海、江浙的议员也粉墨登场。这是华洋各界对粤剧文化的认同。(末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