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存忠剑宣传海报

        (接上页)我用很长的篇幅回顾了粤剧的发展,只是想说明粤剧的起点本来很低,经历过各个时代的磨难而终未抿灭,是因为有低层群众作它的根,使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粤剧大师”只是这些草根长出的花而已。可惜,时下粤剧低迷,体制内的粤剧界还一味地追求阳春白雪,忘记了粤剧本身来自下里巴人。花几百万元制作和推广《花月影》,花三年时间才写成《梦断香消四十年》,高则高矣,只是民间难望其项背。当年“南海十三郎”为薛觉先写戏,在酒楼、戏馆边写边唱,三天之内写成大戏,有些急就章还成了薛觉先戏曲的经典。广州应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齐心合力,认同历史已经证明能代表广东戏剧文化的粤剧。二是全力推动,不但在体制内发挥粤剧大师的作用,而且要在基层重建粤剧园地。目前,民间拥有为数众多的粤曲“私伙局”,一些草根艺人或“发烧友”,占据了公园的一些角落,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天天去公园,除了对粤剧的兴趣,就是要维护粤剧的生命。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公众自发的曲艺聚会,扶持多一些“庙街”。粤剧发展基金会也应该腾出一些金钱和人力,支持“庙街”文化。具体可由粤剧发展基金会组织一些粤剧义工,帮助“庙街”那些草根艺人和粤曲老伯,为他们提供方便。对一些乐此不疲而经济有困难的“庙街”艺人或粤剧爱好者,给他们帮补点烟钱、茶钱或一个饭盒。先保住这些老根老苗,进而扩大到中青年爱好者,粤剧或许能开枝散叶。(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