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必成 抗战必胜

        建国必成 抗战必胜 : 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建国纲领是中国国民党领导全国从事于抗战建国之大业,欲求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固有赖于本党同志之努力,尤须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因此本党有请求全国人民捐弃成见,破除畛域,集中意志,统一行动之必要,特于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议决公布,使全国力量得以集中团结,而实现总动员之效能。

        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纲领除前言外,分为总则、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等7项32条。第一,它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抗战的。明确提出了“依靠自力,艰苦奋斗,以自拔于危亡,决不稍有侥幸之念”的主张。提出以抗战促进国家建设,以加强国家建设来支持抗战;第二,确立三民主义为一般抗战行动及最高准绳。对外要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对内则要求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当前抗战正是为了贯彻民族主义的要求,正是实现民族主义所必需;第三,规定抗日的外交政策为“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纲领》体现了国民党初期的抗战主张,体现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纲领内容《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 抗战建国纲领是中国国民党领导全国从事于抗战建国之大业,欲求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固有赖于本党同志之努力,尤须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因此本党有请求全国人民捐弃成见,破除畛域,集中意志,统一行动之必要,特于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议决公布,使全国力量得以集中团结,而实现总动员之效能。纲领如下:

         甲:总 则(一)确定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二)全国抗战力量应在本党及蒋委员长领导之下,集中全力,奋砺迈进。

         乙:外 交(三)本独立自主之精神,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之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四)对于国际和平机构,及保障国际和平之公约,尽力维护,并充实其权威。(五)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树立并保障东亚之永久和平。(六)对于世界各国现存之友谊,当益求增进,以扩大对我之同情。(七)否认及取消日本在中国领土内以武力造成之一切伪政治组织,及其对内对外之行为。

         丙:军 事(八)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是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九)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补充抗战部队;对于华侨回国效力疆场者,则按照其技能,施以特殊训练,使之保卫祖国。(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在各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之下,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以充分发挥保卫乡土捍御外侮之效能,并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十一)抚慰伤亡官兵,安置残废,并优待抗战人员之家属,以增高士气而为全国动员之鼓励。

         丁:政 治(十二)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十三)实行以县为单位,改善并健全民众之自卫组织,施以训练,加强其能力,并加速完成地方自治条件,以巩固抗战中之政治的、社会的基础,并为宪法实施之准备。(十四)改善各级政治机构,使之简单化、合理化,并增高行政效率,以适合战时需要。(十五)整饬纲纪,责成各级官吏忠勇奋斗,为国牺牲,并严守纪律,服从命令,为民众倡导。其有不忠职守,贻误抗战者,以军法处治。(十六)严惩贪官污吏,并没收其财产。

         戊:经 济(十七)经济建设应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本此目的,以实行计划经济,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扩大战时生产。(十八)以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奖励合作,调节粮食,并开垦荒地,疏通水利。(十九)开发矿产,树立重工业的基础,鼓励轻工业的经营,并发展各地之手工业。(二十)推行战时税制,彻底改革财务行政。(二十一)统制银行业,从而调整工商业之活动。(二十二)巩固法币,统制外汇,管理进出口货,以安定金融。(二十三)整理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筑铁路公路,加辟航线。(二十四)严禁奸商垄断居奇,投机操纵,实施物品平价制度。

         己:民众运动(二十五)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农、工、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二十六)在抗战期间,于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当与以合法之充分保障。(二十七)救济战区难民及失业民众,施以组织及训练,以加强抗战力量。(二十八)加强民众之国家意识,使能辅助政府肃清反动,对于汉奸严行惩办,并依法没收其财产。

         庚:教 育(二十九)改订教育及教材,推行战时教程,注重于国民道德之修养,提高科学的研究与扩充其设备。(三十)训练各种专门技术人员,与以适当之分配,以应抗战需要。(三十一)训练青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三十二)训练妇女,俾能服务于社会事业,以增强抗战力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