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潮汕华侨家属照片

         民国潮汕华侨家属照片: 潮汕是广东省重点侨乡,有一个说法,“海外一个潮汕,本地区有一个潮汕”,为什么这么说呢?海外的潮汕华侨华人有一千多万,现在我们本土的潮汕人也有一千多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是近代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还有就是康熙以后解除海禁,海上贸易发展很快,很多潮汕民众为了求生,离乡背井到了南洋。清朝管理船舶的时候,广东的船舶是油红漆,所以我们这里的船叫红头船,一次坐几百人到海外。他们非常辛苦,做过矿工、割过橡胶,也当过小贩,赚一点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家。潮汕人和中华各地人一样,都有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对家庭负责,出去赚钱就是为了想尽办法寄回来养自己的家人。

         晚清南洋华侨同国内经济联系密切,渠道甚多,诸如侨汇,在家乡举办公益事业,兴办工商企业,向清朝捐饷等等。华侨多系只身出洋,怀念父母妻子,把省吃俭用节余的银钱汇寄回国,赡养亲人。驻德大使杨晟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估计,南洋侨民每年寄给亲属的银钱在一千万两以上。潮梅是一家,他那边的情况和梅州也是差不多,只是他靠近沿海,我们靠近山里,山里人到南洋,也是要经过海洋,所以路是一样的,客家华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特别是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这三个地方比较多。有一些地方也是很典型的,很集中,比如说在印尼一个小镇有十几万的华侨,全部是梅州迁移出去的。

         真正要成为一个侨乡,归侨、侨眷他们的生活跟侨汇绑在一起,主要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抗日战争等,也影响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大量的侨汇进来,也使梅县侨乡呈现一道景色,很多华侨赚了钱以后,把钱寄回家买地、建房子,侨乡或者山里很穷的地方都有很多新房子,所以那时二十世纪初,南北战争在我们那个地方曾经有过交火,北伐军到了梅县,看到乡下这么多新房子,很漂亮的新房子,他们从北方来看都是泥的,而这边是白色的砖墙,粉的很漂亮,所以他们把军饷的主意打在当地老百姓上,就要让他们掏钱支持他们的军队。现在这些房子大部分还是保留着,在乡间还是可以看到,这是华侨当年在外面建立一定基础,赚了一些钱,就回家买地做房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