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东的饮食照片

        民国广东的饮食照片:“食在广州”,历史悠久,闻名天下。。羊城茶楼餐馆之多,酒店食档之众,在国内首屈一指。又素以品种之丰,茶式之盛,烹调之巧,风味之美而闻名遐迩。须知,广州饮食无论飞禽走兽、鱼虾蟹螺、蛇虫鼠蚁,都可作馔;举凡煎、炒、焖、蒸、滚、炸、泡、扒、扣、灼、煲、炖、烤等,都各擅其长,各具特色。“食在广州”是广州旅游的一大特色,对中外游客均有极大吸引力。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都争相把品尝广州的名菜佳肴、美点小吃,领略广州的饮食文化、市井风情作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人生乐事。那么,“食在广州”的魅力何在?这里,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岭南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食在广州”这种文化现象,则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它涵盖了独具特色的粤菜精华、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广州人的饮食款式新颖,量少而精,味求隽永,清爽香脆,浓郁鲜美。这个风俗与爱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广州主要以粤菜为主,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早在汉魏(xing cheng li shi you jiu _zao zai han wei)时期,一批批中原人移居岭南,使广州饮食文化深受中原饮食文化的影响。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誉,名扬海内外。
        根据发现的南宋宫廷菜单考证,皇宫里连肉也不是每天都有的。有时,宫廷侍官们就自己掏腰包,请皇帝、贵族、大臣吃饭。一下子竟形成风气,由于是轮流请客,排队当值,称为“排当”。刚开始时当然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报销,到宋理宗的时候,开始拿到中央和各级财政的金库报销了。当时广东经略使陈宗礼调任枢密院签事,就是从军区指挥官调到统帅部当高级助理,看到这种“腐败”现象,十分不满。他说,下级请上级吃饭,无非两个目的,一是在报销时捞点油水吃差额,一是拉拢关系,所以应该禁止“排当”这种现象。但是报告递上去,没有什么结果。吃喝的人看没事,自然吃得更来劲啦,而且也开始不限于吃喝这种低层次的消费。后来,“排当”被引进到民间,成为简易、廉价、大众消费的形式。由于经常设在街边,摆有大量桌椅,同时广东人常称摊位为“档”或“档口”,也进而转变为“排档”了。<<大排挡>>有人将大排档理解为:排队当值说。“排档”是个来自广东的词汇,指敞开式的简易大众就餐场所。然而,这种叫法很可能是一种古代腐败的遗迹。

        广东特色小吃: 1、萝卜牛腩:萝卜牛腩是广州有名的传统小吃,以白萝卜、新鲜牛腩,配以佐料长时间炖制而成。在一些繁华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萝卜牛腩的清香飘满街。在街上,你会常见到端着碗吃着萝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别是少男少女们。2、云吞面:是广州人对馄饨的俗称,在上下九路、西华路、人民路一带都很多这种卖云吞面的小吃店。由于此品汤味浓郁,云吞皮薄馅多,蛋面有弹牙之感,因而成为广州人早餐、小点的美食。3、肠(_chang)粉:广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是广州人爱吃的小食,也是广州大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因形似猪肠,广州人也称之为猪肠粉。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4、及第粥:伍湛记为民国时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湾文昌巷,它的粥类以及第粥最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鱼等,粥色白鲜明,米水交融,味鲜香厚。5、双皮奶:南信双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炖好后牛奶双层凝固,色洁白,呈膏状,半固体,光洁平滑,奶皮不离碗边,风味甜香软滑,营养丰富,具润肺养颜之效。6、龟苓膏:广州人怕上(_gui1 ling2 gao1 _guang3 zhou1 ren2 pa4 shang4)火,因此最爱吃龟苓膏。广州人自制的龟苓膏呈棕褐色,为胶状,容器是什么形状它便是什么形状,一小钵一小钵,加蜜后显得晶莹,入口甜,回味苦。据说越苦越好,可以清热败火,多吃为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