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军人照片

         黄埔军校军人照片: 黄埔军校建校初,军校门口一副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众多北伐、抗日和国共内战名将,从第一期到第23期,军校共培养32万余人。原址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后移至台湾高雄。军校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军校初期的革命教育以三民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并重,师资班底亦国共两党交叉担当,首任校长为蒋中正,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黄埔军校是保定军校的传承。后者共培养了近一万名军官,有超过1600人获得将军的头衔: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熊式辉、张治中、傅作义、顾祝同、陈诚、白崇禧……而提及保定军校,又不能不提日本士官学校。民国军校的模式发源并参照了日本士官学校,许多中国将领包括蒋介石等均为该校的毕业或肄业生。在昆明讲武堂校址内,能见到一幅朱德的青年军人照,其英武之气逼人,旁书“坚忍”二字,不难看出日本士官学校的影子。

         民国军人照的英武与坚忍,有日本武士道传承,有西方职业军人素养,当然,也是大时代中西合璧的锻造。黄埔军校留下两个概念,一是“黄埔系”,另一是“黄埔一期”。从1924年到1926年在黄埔本校毕业的六期学生共计万余人,多数成为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即“黄埔系”。黄埔师生并不等于“黄埔系”,能称得上“黄埔系”,至少有三个条件:一是前六期毕业生,越早资格越老,权力也愈大;二是掌握相当的军政权力;三是忠于校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