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台山南坑南州学校落成照片

         民国台山南坑南州学校落成照片: 民国时期的台山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 >兴学时期(1912年至192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科举教育结束,台山各乡族纷纷筹设族校,依章立案的小学由数十所增至200余所,学生数量增至约25000人。为造就师资。1913年将宁阳小学改办为县立师范学校。全盛时期(1922年到1931年),这是台山教育的黄金时期。当时侨汇收入较多,就学人数突增。小学从1921年前的200所增至1929年的1095所,学生增至70652人。 中学除县立中学和县师范外,还在新昌开设县第二中学,各私立中学纷纷创办,各小学也开始收女生。平稳时期(1932年至1936年),这一时期台山的海外华侨大量失业,华侨汇款减少,加上县教育经费锐减,导致许多中小学办学经费困难。衰落时期(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台山在8年抗战中有5次沦陷,教育也在烽火中兴办。当时,侨汇中断,物价高涨,敬修、育英、栽华、尚实等中等学校及许多小学无法维持而停办。恢复时期(1946至1949):由于侨汇畅通,全县公、私立中等校如雨后春笋,全县实行了一保一校计划,这一时期中等学校有20所,小学1110所。民国时期的台山教育,由于得到华侨、港澳同胞的支持和群众的重视,在学校发展、校舍建设、教学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是当时全省一流的。但这时期的教育也有弱点,一是重形式不重内容,重量不重质;二是师资设备不足;三是宗法观念太深,学校盲目分立,班额不足,布局不合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