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时代之照片

         中华时代之照片: 艺术批评家朱其曾言:无论历史还是艺术,20世纪中国的文化主流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小资产阶级和革命。这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点出了民国早期的中国人影像。随着“现代化”事物的快速涌入,以及新的工作、生活方式的出现,经济状况的变化,“小资”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心理和休闲诉求,轰轰烈烈地兴起了。谈及“小资”的民国代表,最能引起人们联想的无疑是张爱玲。她将小资生活过得出神入化,而且以自己的文笔为之营造了一座充满诱惑力的声色之塔,吸引了无数仰慕者。但小资生活并非总是这样张扬和广而告之,更多民国“小资”们的生活平平淡淡,即使同是“玩文艺”,也可以低调。

         这种小资生活和审美,在商业前沿的民国时期的广东,自然不鲜见。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位于中山六路北侧,明清是旧南海县衙的此处,到民国有了新的绰号——“小资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华侨回广州置业,当时惠吉东路、惠吉西路的南面惠爱西(今中山六路)和惠爱中(今中山五路)都是商业中心区,北面则有着宽阔的田野、起伏的山丘,旺中带静,宜居宜游。很多华侨选择此地建房,与将军东、将军西及越华路形成了一个华侨居住区。这批归国华侨率先在家庭中引进西方的抽水马桶、浴缸、地砖等建筑新材料,以小型公寓为单位,多为三层建筑的竹筒楼,也有个别庭院式的别墅,集西方建筑风格和传统岭南民居建筑特色于一身,由于业主多属于“小资产阶级”范畴,这里有了“小资街”之名。著名作家欧阳山也曾住在这里,并以这一带作为背景写出了名作《三家巷》,上世纪六70年代的电影《三家巷》也取景于此。

         若说艺术,出自广东开平的著名摄影家沙飞,其作品也被评价为带有某种“小资情调”的风格。朱其指出,沙飞的摄影有很多照相馆摄影和沙龙美学的痕迹,比如特别强调使用侧光构成的明暗及光线的空气浮动感。他拍摄了大量与政治和战争无关的日常生活题材,这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小资情趣”;还自拍了一些忧郁、文艺青年感觉的个人照。而这样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当时的广东艺坛,是不少见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