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水壶

        军用水壶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清军就装备了由北京封竹轩所办的永增军装局生产的军用水壶。旧中国时期,国民党军装备过自制的水壶。抗战时期,国民党军还接受过来自盟军的装备,包括英式和美式的军用水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背的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水壶,有的大解放区曾自行生产装备过一些水壶,但在全军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格。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使用的水壶多为从国民党手中接管的后勤工厂中生产的产品,其形式与日式水壶相似,壶身采用铝制材料,由软木作为壶塞,用帆布带从壶两侧固定,携行方式采用可调帆布背带,有的壶身外侧还印有八一军徽,但此种水壶壶壁薄,外层涂漆也不牢固,在行军作战时,易受磕碰变形;使用过一段时间的软木壶塞易变形漏水,当壶里装满水做剧烈动作时,会弄湿携带者的衣服,如装的是开水还会导致烫伤。以后,壶塞由软木改为酚醛塑料螺纹盖,增强了密封性。在20世纪60年代,我军还装备过保温水壶。由挂胶防水布外套、毡保温层、帆布可调背带、铝制壶体和酚醛塑料螺纹壶盖组成(也可摘掉保温层当作普通水壶使用)。据部队反应其保温效果不是很好,且毡保温层易被虫蛀,仓库保存所需环境条件苛刻。

        我军还装备过78式水壶,即三用水壶。壶体采用铝制,外套饭盒(兼水杯),饭盒上装折叠提把,外套绿帆布壶套及可调帆布背带。其缺点是当壶体(外套饭盒时)受外力冲击后,会产生变形,水壶无法从饭盒中抽出,另外质量较大、不保温。78式水壶是65式水壶的改进型。外观除壶嘴口径变大外没明显变化,但内在质量有所提高,壶盖材料改为酚醛布基塑料,增强了抗冲击和耐沸水性能。壶身铝材厚度增加,提高了抗磕碰能力,并提高了外涂漆膜的附着力。65式水壶和78式水壶是我国目前的制式装备。另外,我军伞兵还装备有专用水壶。分内外两层,具有野外取水、烧水、野炊、盛菜、携水等功能。我军现行水壶缺点是:壶体较厚,携行者在地上做翻滚等战术动作时,使腰部很不舒服;因铝的导热率大,夏天带开水时,壶体烫手及身体;在寒冷冬季的我国北方野外,水会被冻在壶中,造成有水难喝的情况。虽开发了保温套,但使用效果还是不好。

        储水型水壶 >内壁喷有特种保质层,可以保证10余天内饮水不变质、变味,以便恶劣环境下战斗人员饮用,是特种部队野外赖以生存的重要装备。净水型水壶 单兵净化水壶和野战净化水装置是未来“全天候型”军用 水壶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外已有军队装备了单兵净化水装置。据介绍,我军已成功掌握了应急饮用水的生产技术。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饮用水是一种活化的弱碱性离子水,综合了纯净水和碱性离子水的特征,具有渗透力强、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能有效提高饮用者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因这种水易被人体吸收,每人每天只需饮用250毫升就能满足人体需求,相当于饮用普通水量的四分之一,可以大大减轻单兵作战的负荷,且保质期长,便于供应与携带,是适合多种战场环境的特种饮用水。若将此技术小型化并根植于可携带的水壶上,则意味着军用水壶的一个新的变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