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界社演汉人兴班戏票

        南界社演汉人兴班戏票: 高州木偶戲木偶戲,老百姓稱為“鬼仔戲”,聽說在鑒江流域地區已有千多年的歷史。做木偶戲的戲班,分為小班、中班、大班,還有單人木偶,一兩個人表演的叫小班,三四個人表演的叫中班,十幾個人表演的大班,一個人既演唱又打擊樂器,一個人包打天下的叫單人木偶。木偶戲的木偶,雕像越來越精緻越漂亮,雕像一般有10至30個,有生、旦、淨、醜、武生、鬚生等角色。木偶戲的唱詞多為藝人所編的七字詩歌,很押韻,其中很多唱詞就是方言山歌詞。音響樂具也不少,既有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也有笛、管、簫等管樂。木偶戲的演技要求也比較高,因為除大戲班,人多,演員有一定專業分工外,中小戲班的演員要演許多種角色。優秀的木偶藝人,一個人能唱出男、女、老、少的聲音,還能做出各種動物聲音和天象音響,有很高的演技。

        高州木偶戲,是鑒江流域地區木偶戲的代表,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高州木偶戲就參加全省和全國的民間藝術會演。直至本世紀初,高州還有100多個木偶戲班,業餘從事木偶戲演出的藝人有幾百人。1992年,高州木偶粵劇團參加全國木偶皮影調演榮獲四項大獎;1997年,高州被評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木偶)之鄉”;1998年,高州金山民間永長春木偶班應邀赴德國演出,轟動异域藝壇;2003年,高州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民族民間藝術(木偶)之鄉”。 特別是,高州的單人木偶,更是一絕。高州單人木偶,以它的歷史久遠,演技高超,戲情具有地方特色,成為最具特色的民間表演藝術之一。

        一個人,在大約兩平方那麼大的木偶戲臺,可以弄出一臺像有幾個人在做的鬼仔戲來。一把口,男、女、老、少的聲音,不男不女的腔調,什麼比林黛玉還嬌嗲的,比魯智深還粗魯的,什麼大漠走馬,秋風掃落葉的聲象,都可以從一個口出來。兩只手,舞弄那些木偶鬼仔,走老人的哈腰步,小姐的貓兒步,逼真十足,還可翻筋鬥,跳鞍馬,兩只手舉幾個角色,搞出哪吒鬧海的大場面來。兩只腳,以及下身可以動用的力量,都動員起來,用單擊,或串聯多擊,可以同時敲響鑼、鼓、 ,還可以輕、重、緩、急,輕如和風吹柳,重像翻江倒海。還有,單人木偶藝人那個腦袋,更不簡單。要記住那許多的劇目、情節、角色、唱詞,到演出時,幾個小時的戲有章有法有板有眼地演給大家看。即使臨時出了差錯,舉錯了鬼仔出場,或是唱錯了臺詞,他能不慌不忙,拐彎抹角,遮遮掩掩,很快就理順,大多數觀眾蒙在鼓裏,只有那些老戲迷才看得出“搞錯了”;甚至他有更乾脆的做法,出來一個像當官的人物,說剛才情報搞錯,點錯了將,出錯了兵,現在重新點將出兵,搞得觀眾抱腹而笑,無話可說。這實屬不易。更精彩的,他能一心多用,手舉木偶演角色,腳打樂器造音響,口唱歌詞串成戲。這真了得。我敢讚嘆:什麼是高超才能?演單人木偶是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