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新墟宝通银号饷押有限公司股份薄

        白沙新墟宝通银号饷押有限公司股份薄: 到上世纪初,四邑地区渐渐形成了三种经营侨批的机构,一种是民间商号(银号),一种是邮政机构,而另一种是现代意义的银行。当时多数四邑商号(银号)都由几个或者十几个主要股东发起,然后发布招股广告,吸收中小股东参与,最后组成股份制商号(银号)。除此之外,商号(银号)还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发布股息分红的细则。由于股份制获得大量资金以及业务的需要,四邑地区的金融机构开始在全世界华侨集中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据了解,1927年开平当时的两就号、利源隆就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设立办事机构。“后来,香港渐渐成了金融中心,四邑的商号(银号)都在香港设立总号、支号、代理号,香港成为四邑银信发展的中转站。”当时的金融机构已经可以汇兑包括美元、英镑、港币、荷兰盾等二十余种货币。民国期间,由于侨汇数量巨大,利润可观,江门地区涌现了数量众多的金融机构,按照刘进的估计,数量超过100家,而近代意义的银行达40%左右。据可靠记录,1930年四邑地区的银行分支达45家之多,比1921年整整翻了一倍。另外,由于台山华侨人数众多、侨汇最旺,成为当时五邑地区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南都记者了解到,当时台山银行业系统基本形成国有银行、地方银行、私营银行三足鼎立的局面。据《台山金融志》介绍,1923年-1946年,共有12家银行在台山设立银行或分支,其中属于国民政府的国有银行有4家,地方国有银行2家,私营银行6家。 此外,当时四邑地区还出现了民营信托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1930年台山华侨李勉辰、麦英初等创办的中国信托有限公司,该公司还将分支机构设在上海、香港等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