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文献学堂
 
 
 
<< 当前所在位置:第二章 华侨报社 >>
 
 

        1934年四邑民国日报 : (续上)1945年抗战胜利,五邑被日军占领前停办的报纸陆续复刊,抗日战争期间转移到新会天亭、恩平等地的报纸也先后迁回原地出版。这一时期五邑公开出版的报纸可分为四大类:一是进步报纸,由民主党派或进步人士创办,并有共产党员在其中工作,这些报纸代表人民利益发表言论,谴责黑暗腐败现象,因而为国民党当局所忌,如《民权报》、《复兴报》、《大同日报》、《南华日报》《开平日报》,其中一部分遭到质询和查封。二是国民党官方报纸,它们代表国民党官方进行宣传,不受读者欢迎,销售量很少,如《六邑大华报》、《新会县政公报》、《新声日报》、《台山民国日报》、《台山县政公报》等,其中《六邑大华报》由于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被读者称为“大话报”(谐音),发行量仅200多份;《新声日报》则只办了10天就寿终正寝。三是地方势力的半官方报纸,如由中国民主社会党台山县党部主办的《民报》,中国青年党台山县党部主办的《青年报》等。四是商办报纸,由私人出资或集股经营,但办报人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背景各不相同,因而情况复杂,其特点为着重报道商业行情,同时采用中央通讯社电讯稿,有些办报人和国民政府当局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如《霹雳报晚刊》、《前锋日报》、《民会日报》等。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五邑的革命组织秘密出版各种小报,介绍当时革命形势,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迎接解放,如中共新会区委主办的《捷报》、中共台山县委主办的《持正报》以及《人民报•滨海版》(油印)、《新高鹤正义报》等。

        解放后,江门报刊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11月12日,江会区军管会机关报《新中报》在江门创刊。1950年至1952年6月,江门为粤中专区所在地期间,先后有《粤中人民报》、《粤中农民报》两家报纸出版。1958年5月1日至1961年2月,中共江门市委办的机关报《江门报》曾两度停刊,前后共出版431期。“文化大革命”初期,各群众组织自发出版印刷的小报不计其数,新闻管理严重失控。1967到1968年,江门实行军管并建立革委会,出版了《抓革命促生产周报》、《江门工代会报》两份报纸,其他小报相继停办。1969年始,市革委会为加强新闻报道工作,设立报道组,配有专职干部,向地区和省以上报刊发稿,并在各基层单位建立业余通讯报道队伍,期间还出版了《科技群众运动》月刊,后改称为《江门科技报》。这一时期,新会、开平、恩平、台山、鹤山等地的报纸也基本走过了与江门报业相似的道路,从人民报到农民报,再到抓工业生产的报纸如恩平的《生产通讯》、《新会五好通讯》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历史上有名称记载的五邑报纸不下170种,还有很多因为办报时间太短,而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10463168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