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文献学堂
 
 
 
<< 当前所在位置:第六章 华侨团体 >>
 
 

        加拿大华人社区的团体丶会馆丶公所 : 华人移民加拿大始于1858年,弗雷塞河发现金矿吸引了来自美国和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华人,在1858-1885年间,在加拿大的华侨主要集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1880-1884年间,修建太平洋铁路期间华人入境的越来越多。在1884年, 不列颠哥伦比亚有华人25000人。华工虽然远离祖国,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却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化,衣食住行完全是汉家风范。这种独特的生活习惯,自然促成了唐人街杂货业的应运而生;有了商业活动之后, 华侨社会慢慢成型。早期华侨商人为华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1885年横跨加拿大东西两岸之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於十一月正式建成,写下了加拿大交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之建成,华工居功厥伟,是华人对加拿大国家的最重大贡献,可以留青史,万世流芳。加拿大政府开征华人入口税税(或称人头税Head Tax),每名五十元,每年递增,及至一九零四年,税额增加至每名五百元。

        1887年温哥华发生历史上首次排华大暴动,情况颇为激烈,甚至有华人被白人暴徒驱逐到跳海逃避压迫之情形.1899年康梁政变,维多利亚创保皇党。1902至1904年戊戌政变失败後,康梁逃亡国外所组织者曰维新会,又曰保皇党,即保救光褚皇帝会,三月到加拿大,号召志士勤王,创保皇会於域多利,是为维新派在海外组党之始,亦该派势力渗入加拿大侨社之开端,康氏曾三度到加拿大,为保皇会展开活动。保皇会由加拿大西部三埠华侨李福基、叶恩等发起组织,故域多利以李福基为总理,温哥华以叶恩哥华、钮敏斯特继之。1903年加拿大东部三埠保皇会亦次第成立。满地可为加东最大都会,华侨二千余人,Toronto华侨千余人,渥太华华侨三百余人。1907年温哥华发生第二次排华大暴动,唐人街楼宇全部受到破坏,暴动过后,华人纷纷购买枪械保卫家园。1909年加拿大温哥华创「大汉公报」。1922年「醒华日报」创刊,是多伦多市历史最久的报纸,亦是国民党海外的喉舌之一。报头题字由蒋介石书。1923年加拿人政府颁 禁制令。全面禁止华人入境,此法例俗称为「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1936年全加中华会馆领导「废除加拿大对华移民苛例运动委员会」,针对加拿大国会于一九二三年二月廿八日通过之四十三条华人苛例,内云,「拒绝华人妻子及华工人口。以商人或学生等身份入境者一律递解出境不准上诉。而移民局人员及警察随时可以拘拿华人……」等等不合理之措施。由该例之颁后华人己鲜有进口,华侨们将当日定为「侨耻日」。

        1937年安省华侨抗日救国总会成立,当年中国政府迁都重庆,南京失陷,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杀同胞凡卅万。抗日救国总会进行「救国公债」、「献机」、「伤兵之友」,「一碗饭」等等运动来支持抗日。其後「全加华侨驳例总会」成立,针对加政府颁行对华裔之不合理措施,要求放宽移民条例。1940年加拿大政府饬令土生华裔参加军事训练。全加华侨?议加拿大将废铁售卖予日本。1941年加国向日?战,与中国成为盟友,同时对加华人态度开始转善。1943年加国总理麦肯斯金亲至纽约邀请蒋宋美龄访问加拿大,在国会发表演说,促成加拿大?起援华百万基金运动。中加两国由是年起以公使晋升为大使。宋子文以处长身份代表中国?首参加中美英古壁三强会议。1945年多城华侨定十月十日之国庆节为庆祝胜利日,举行全侨大?行,西人团体也闻风参加行列。泰西士女咸表『上国衣冠临夷狄,海际乡心已鹰扬』。华人争取恢复公?权成功,加拿大华人同源会在报章刊登启事,呼吁华裔?伍军人登记列入选民名单。

        1946年执业多市之犹太裔律师。谦模(Irving Himel)发表:「加拿大并无半点仁慈对待华人」一文载於多伦多星报,促成全加中华会馆召开全侨代表大会。议决为废例事进行筹募经费,选出帝国银行经理获架先生为财政,云埠代表黄文甫、多城代表艾世光与其他数位佚名代表,以「人权平等请愿团」之名义,代表全加华人前赴渥京,呈文予加国国会。刘师舜大使偕大使馆首席秘书朱天任君与代表等谒见当任加揆麦肯斯金,请求修改已既定之下合理对华人之苛例。1947年是年加国废除对华人之四三苛例,同时宣准许华侨之人籍归化,连带使子女未满十八岁者也准入境。华侨们以战後祖国百废待兴,疮痍未复,而内战迭生,金?动荡,物价?涨,以一介纯正华侨恐难适应国内之生活,故此胃加入籍者众,以待国内之局面澄明再定行止。同年六月十五日安省中华总会馆在数次畴备下正式成立,成员有安省有超过百名华侨之市镇,宗亲团体、文娱结社,宗教与宗教之组织均派代表参加为当然之执行委员,以国民外交争取赣留地之合理对我华?权作为标榜;向应联合国宪章所颁行之尊重人权规章,排难解纷,团契侨社,共求和安为鹄的。1949年林黄彩珍女士为中华会馆之当然代表。

        1950年由是年始,旧华侨对新入境的青年华侨慝称「解放军」,新旧两代不协调之家庭事端遂起。1952年日本侵华之八年抗战,於是年正式在台北签字成的。蒋中正以中华民国总统身份发表:「以德报冤」之大义,不要求日寇任何之战争赔偿。左翼报人,史家如曹聚仁、胡政之、萨空了等等均先後发抒历史上有名之「战祸赔偿」,并以我国近代之八国联军入京,後来以庚子赔款为了结之史实,喧腾报端表示反对以德报怨之仁对待日本。侨杜当时也以此为议论话题,-以不应「以德报怨」之仁慈对待日本,因回顾抗战期间日寇对我之屠杀、破坏与掠劫财宝等等,其罪行实罄竹难书。1954年是年之五月廿四日,加骑警伙同雇自香港之华裔警察,向全国之华埠展开地毯式的搜查,寻找有假冒他人名字入境之华人。按苛例颁行後,华侨有以他人证件入境者,父买他人之证件,儿子当然也得跟从父亲之假姓入境了。此事故闹至侨社无宁日,人心惶惑,有林国某人也因假纸事之株连而恐惧过度去世。1957年加拿大之第一名华裔众议员郑天华在温哥华展开竞选活动,获得广大支持。1962年?共核爆成功,国际震动,侨社更为开心。

        1965年卑斯省锦碌市推选出加拿大之第一位华裔市长荣添。1970年温哥华市华人社区以大规模?行?议市政府以重建市中心区(包括兴建消防大厦)为理由,威胁华埠的发展和存在。林仲文出膺安省中华总会馆之职。1979年「W5 」事件爆发。CTV电视台「W5 ]制作特辑「校园大平卖」,内容指控「外国人」 去大学专业学位,使加拿大白种人欲进入大学而额满见遗。矛头直指华人,歪曲事实,挑衅是非,引起全国华人公愤,华人社区组织「对抗W5事件之行动委员会」,联络全国十六个城市的华人社区,实行对CTV种族歧视作出有力反控,致使CTV终于低首认错,并向全国传媒及华人社区公开道歉,表示保证今後不会重蹈覆辙。并为华人特备十分钟的节目介绍正面的华人形象以作补偿。 

        全国华人平权会诞生 ---由於W5事件舍一段落。华人唯恐再有类似事件发生,于是全国华人社区都派代表支持同意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华人组织,为华人争取权益,定名平权会。创会会长为王裕佳。连任了三届。安省加拿大华人联会在多伦多召开「生与长於加拿大--华人透视」研讨会议。1982年 随著中国与英国两国政府签署有关香港前途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订明两国政府同意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後,香港之移民潮亦进入高峰阶段,其中加拿大成为香港移民的热门选择地点之一。多伦多与温哥华两个城市受欢迎的程度最大,香港移民为这两个城市带来了庞大的经济利益,包括资金、技术及人才,使两地从此开始了一崭新的面貌。加拿大政府在卑斯省那鲁镇竖立牌匾,纪念筑路华工。这批先辈们建设加拿大社会的功劳,百年後终于获得表扬及肯定。1983年华人第一届公益金百万行。华裔王裕佳医生於一九八二年加入公益金机构为董事,於董事会中提出了百万行」的建议,该项活动,不分男女老幼,不论种族肤色,人人均可参加,建议获得接纳,建议获得接纳.於一九八三年实行,华人投入活动十分踊跃,获得善款万多元.

        80年代中期,大量港澳台和大陆的留学生移民加拿大;1986年张北齐被逐一台湾国府外交的一次挫败。台湾国府派驻加拿大官式最高代表张北齐被加者国移民部下令驱逐出境消息,在北美洲引起相当注意。1987年出生自Fort Erie之土生 华裔黄景培(Bob wong)竞选省议员获胜,随即获安省省长大卫.彼得逊委「任为安省能源部长,成为第一位获派进?政府内阁任职部长职级的华裔人士。这是加拿大华人所出任之最高官职。1989年 『六?天安门?件』爆发,全球震惊。「多伦多?运会」於是日下午(多伦多时间)举行紧急?行?会,支持中国民主运动,参加者逾三万人,是华埠历史的上华人?会规模最大及参华人杜区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类似的?行?会亦在加拿大全国各大华人聚居的城市举行.1989年前后,大量香港人移民加拿大;1993年前后,台湾出现移民加拿大的高潮;1995年以后,中国大陆成为加拿大新移民的主要来源。1998年 利德蕙被任命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参议员,1999年 伍冰枝被任命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人总督

        华商组建唐人街 ---纵观加拿大华侨历史,华商是唐人街的主要建造者。 据史家研究,淘金时代,温哥华岛上称得上唐人街的是维多利亚、纳耐莫等地。维多利亚唐人街形成于1858年,是加拿大第一个唐人街。1862年,华侨约300人,多经营理发、缝纫、小商贩等。这时,创办广利行的卢超凡兄弟在此建起一批棚屋,供华工居住,使唐人街略具华侨社会雏形。以后, 唐人街人口不断增多,街貌更为热闹。纳耐莫的唐人街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人口已近300名,商铺有所增加。1884年, 维多利亚唐人街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最大的唐人街,全加拿大75%以上的华侨商行和85%以上的华侨佣仆集中在维多利亚。随后形成的温哥华市唐人街位于杜邦街一带,介于卡拉尔街、缅街之间的一段比较繁荣。1900年后,以彭德街和卡拉尔街交叉的十字路口作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店铺社团布满上海街和广东街。1900年的华侨社会,是由一小群精干而富裕的商人、一大批小商人和一批人数更多的工人所组成。富裕的商人通常经营的是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其中有些人同妻子儿女住在一起。但在当时,由于加拿大排斥华人,不论是小商人还是工人,都无法全家团聚。

        曾获加拿大传统部最高荣誉“莱杰总督夫人奖”的黎全恩教授认为,二战前的唐人街是旧唐人街,是华人居住、办公和经商的内城区,其外表可以由其土地的使用、商业招牌、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活动依稀可辨。他认为,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萌芽阶段,旧唐人街通常华人居民很少,主要是男性。因此,一个城市的“唐人街”就是它的“华人社区”。社区可能由几个富商控制,社会通常两极分化,一边是商人小阶级,另一边是劳工大群体。在繁荣阶段,华人人口由于移民而迅速增加。尽管已婚男女数增加,但人口主要还是未婚男性劳工。他们绝大多数居住在唐人街,但有很多华人家仆、花工、洗衣工等向外扩展。

        由于唐人街的经济慢慢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逐渐开始出现繁荣现象,并出现了小业主,也有赌场和满足“单身”需求的妓院,唐人街中日益增加的财产由华人组织或个人拥有。随着人口下降,经济衰退,华人财产所有权缩小,旧唐人街进入 “枯萎”阶段。由于非华人产业,诸如下等酒吧、二手货商店及色情书店的迁入,华人商行纷纷关闭。中等阶层的居民逐渐搬出唐人街,而仍然留在唐人街生活的是上了年纪的穷苦单身汉。由于不符合唐人街的传统使用新的土地,重新发展的工程侵入旧唐人街,枯萎的旧唐人街面积在减小。唐人街逐渐演变成摆设茶几的屋架、停车场,还有混在一起的华人和非华人商行。太平洋铁路完工后,加拿大华侨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向全加扩散。根据学者译述,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将近完成时,又遭受到其他各种困难,很多华人失业或多被免职,多个月里营养不足,因此一批华人前往西北行政特别区谋生;同时,一部分华人来亚伯达省谋生,经营商业;而多数华人居于加东平原省份,担任小商业生意东主或店员。根据1921年人口统计调查,点问顿埠华人500人,卡技利华人近700人,列必珠约200人,尾利慎血埠100人。 华商兴建唐人街,不仅为自己奠定了商业基础,有利于华人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为广大华人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华商建立各种社团 ---华人建立各种社团,以团结广大华人并维护自身的权益。在组织社团的过程中华商作用尤其巨大。维多利亚的街坊,是各种华侨商行联合采取全社区行动的组织形式,以市里规模最大的华侨商行“广利行”为中心,各种华侨商行在保持移民与其在华亲属的联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经济卷)》记载,广利行即加拿大华资企业,是加拿大华人最早创立的商行。1858年,由来自于旧金山的华商李祥创办于维多利亚,乃旧金山广利行分号,行名取“广发利市”之意。该行曾在《殖民者》报刊登广告,自称是“进口和经营各种中国货物、大米、食糖、茶叶、食品的商行”。由于广利行成为当地的主要商行,因而李祥本人也常被称为“广利”。19世纪60年代初,广利行已拥有资产约6500英镑,仅次于赫德森海湾公司,为维多利亚第二大商行。洪门致公堂是加拿大第一个洪门组织,1863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巴克维尔成立,开始叫洪顺堂;1868年改建成规模较大的堂所,并订立章程,改称致公堂,先后建立堂所10处。其宗旨是:“我等建立致公堂,皆欲和睦梓里,遵大道以生财;妥诸同人,效居奇而乐利”。尽管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同乡的友好关系,并且通过适当的商业交流、积聚财富来使所有人获得利益,但它也控制了唐人街里所有的春楼、烟馆和赌场。十多年里,致公堂控制了大多数华人矿工的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仅是在巴克威尔,还有加里布区域的其它地方。

        维多利亚中华会馆是加拿大第一个正式的全社区性华人社团,1884年4月,由华商广安隆的李佑芹、联昌公司的李天沛、泰源号的李奕德和黄彦豪、马心铭、徐全礼等10余人筹组创办,李佑芹任第一任总理。其宗旨是“联络众情,施行善举,扶助贫病,禁除内患,杜御外侮”。1885年有5000多名华侨各捐助2元入会,1909年新会馆落成。温哥华中华会馆是在1906年正式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注册成立的,1909年馆址落成,1949年改称为“全加中华总会馆”。在加拿大华人史上,温哥华中华会馆的作用尤其显著。温哥华中华总会馆的前身是1898年在温哥华相继成立的昭一公所和公一公所,190 1年将原来的昭一公所和公一公所合并为温哥华中华总会馆。维多利亚、多伦多、蒙特利尔均设有华商总会,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商会存在不久就解体了,维多利亚商会维持到抗日战争期间,但很少活动。

        在早期华侨社会,权力多集中在华商精英的手中。例如邝利公司的陆氏兄弟,他们大部分从事进口中国货的生意。华商通过广泛的商业交往,在华侨社会获得了认可。华商在协调主体社会和华人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赢得了华侨社会的尊重,华商在社会内部的影响力表现在他们能左右华侨的态度。1866年5月,耶鲁的商人包括邝利、益泰、太和等人,组织了一次36人的签名(其中有些人不是华侨),要求提前释放一名因偷窃猪肉而服刑的男子。此外,为维护华侨社区的社会秩序、协助解决华人社区内部产生的冲突,以及维持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他们还领导华人对付主流社会的歧视。1878年夏天,华商精英组织领导了维多利亚全体华侨进行大规模的?税活动和总?工,反对英属哥伦比亚省立法机构对所有年满12岁的华侨征收10元的人头税。加拿大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很大,主要表现为捐款和回国参战方面。在捐款方面,华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11年洪门筹饷局成立后,温哥华致公堂首先响应,捐款折合港币10000元,随后各埠纷纷慷慨解囊,多伦多致公堂捐款10000元,蒙特利尔捐出4000元。华商组建华人社团,解决华人社会内部矛盾、应对主流社会的歧视、支持国内的革命斗争,对加拿大华人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商之间的对立 ---在加拿大,早期华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现象,即一定的职业被来自于一定地区的人垄断:如大多数华人厨师的服务生都是台山人,而园丁和农场劳工都是中山人,任人唯亲是导致相应家族的职业单一性的原因。在中国,村民经常偏好直系后代而排斥他姓的邻居和外人。当他们来到加拿大后,对职业和贸易也保留了这种态度。比如,19世纪80年代末,400多名鹤山县华人居住在温尼伯市,多数姓李。很多年,他们在进入温尼伯的公路和铁路上建了望台,只为阻止其他华人进市区来与他们竞争洗衣业,这种行为一直延续到温哥华李氏宗族说服他们改变这种态度才停止。因此,家族是华人求职和居住的重要因素。

        华商团体之间也存在着斗争。加拿大华侨之间的斗争在早期就受到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世纪10年代,中国当时出现了两大政治对峙的阵营,他们分别是由夏威夷侨民和加拿大侨民(特别是不列颠哥伦比亚侨民)所建立起来的阵营, 分别以孙中山和康有为作领袖,这些来自广东的移民以资金、效忠和奉献精神来支持他们各自的领袖。1899年4月, 康有为到达加拿大维多利亚,寄居在唐人街最大的华商“泰源号”。康有为的宣传活动,使得加拿大华商逐步同情维新派。随后华商在维多利亚成立所谓“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又称“维新会”。参加者大都是富商和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如商人兼海关翻译李梦九。领导人和会员以富商为骨干,即地区侨团和宗亲侨团的首要人物。他们运用其在华侨中的影响迅速发展会员,以致保皇会成为加拿大华侨社会最有势力的政治团体,后来有许多华商转向革命队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加拿大华商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不利于华人在主流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这为后来的华人所认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10481807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