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侠亲笔签发的中华革命军筹饷局捐票 : 李公侠,又名李是男,小名李吉棠,字奕豪。1886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台山县(今台山市)冲萋镇西坑桥头村。父母长期侨居美国,父亲李佑宽在美国旧金山经营和隆鞋店。李是男从小聪明活泼,8岁时由其父亲带回家乡南安小学读书。5年后,到台城台山中学读书。当时,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能歌善舞。1905年,李是男在台城组织“励志社”,以反清和反美虐待华侨为职志。1906年,李是男前往香港参加了同盟会,至1907年其父亲从美国回来,在家乡为他完婚。1908年,李是男重新回到美国旧金山,代父任和隆鞋店经理,参加华侨团体“同源会”,为该会的中文书记,进行反清宣传。
1909年春,李是男与祖籍台山青年黄伯耀、黄超伍、温雄飞等,组织“少年学社”,出版《少年周报》,宣传革命道理。1910年春,孙中山访美,在旧金山成立“同盟会”。当时,“少年学社”成员正式参加同盟会。《少年周刊》改为《少年中国晨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李是男主持副刊和任新闻编辑。1910年1月,孙中山到旧金山筹集革命经费,身任美洲同盟会会长的李是男,成为孙先生的得力助手。他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三藩市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决定发行革命公债券。他就任三藩市同盟会会长,兼筹饷局局长,以《少年中国晨报》社为办公处,开展筹集革命经费的活动。1910年12月28日,孙中山抵三藩市,李是男与黄伯耀前往迎接,安排下榻于广东银行楼上。其时,清政府领事馆亦设于三楼。搬行李时,车夫误搬至领事馆,取回后发觉行李箱中,新同志的签盟书不翼而飞。孙中山即着李是男,迫使许炳臻领事将原物交回。
1911年1月3日,新军起义失败,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命李是男、黄伯耀速筹数千元,以救济失败的志士,李、黄倾囊也只得2000美元,孙曰:“款项虽少,但救命力很大。”他带头捐款5000美元,接济广州新军起义失败逃难的革命党人。 后来,通过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华侨称为“孙文银纸”),筹得40万美元支持3月29日的广州起义。当年该券在美国发行时,华侨认购十分踊跃,他们为推翻积弱落后的清朝,振兴中华,不惜节衣缩食积极认购饷票,充满了爱国热情。另外,该票券是在孙中山先生一无政权、二无银行、三无物质抵押的情况下发行的,充分表现了孙中山本人的威望。李是男能写能唱,善歌善舞。1911年间,他为了帮助孙中山发行金币券筹饷,不遗余力,组织粤剧团宣传革命道理和筹集军费。有一次,他亲自粉墨登场,在第一场演出的《黄萧养》中,饰黄萧养,他的表演,很感染人。他曾饰小生一角,高歌一曲,响遏行云,金门士女,大为感动,观众踊跃,门券收人多达3万元。后来,他们组成新舞台剧团,继续演出《文天祥》、《唤国魂》等有进步意义的戏,唤醒同胞,支持革命。由于李是男演得惟妙惟肖,逼真动人,因而,被侨胞称为“革命小生”。精于音律,高歌一曲,响遏行云,金门士女大为倾倒,每来往唐人街中,妇女界都称之为新小生,归寓则电话纷来,馈品杂志,几有掷果盈车之誉。!
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中山先生致函李是男,协商筹款使用及存储方法。孙中山的钢笔字就是这样的,跟毛笔字不一样,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很是一般,但这并不影响他是一个伟人,我手头很多孙中山这样的钢笔字书信。1911年6月,李是男遵照孙中山的直接指示,让全体同盟会会员加入洪门致公堂,并组成统一的筹饷局,更广泛地在华侨中开展革命工作。1911年9月2日,孙中山与张蔼蕴、赵昱等分南北两路筹款,孙中山命李是男坐镇三藩市代其主持工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民国初期,华侨中的革命党人纷纷回国当官了,而为革命做出显著贡献的李是男却迟迟不归,继续留在美国。直至1921年,孙中山对他说:“是男,跟我回中国的大舞台上演个大书生吧!”他才从命回国,在京城与孙中山相见叙谈,孙说:“今天得你回来,为国家为人民造幸福,请你做官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工作好吗?”李是男说:“官我不想做,为了金钱而做官更不好。我钱用不了许多。我回国后妻子有钱寄给我。如果我做官,报纸公布出去,一定有许多兄弟朋友前来要官做,难应付。”孙中山说:“你几十年革命经过好多困难曲折才能得到今天,官你不想做,那么你当秘书吧!”于是,李是男被任为广州临时总统府秘书。
李是男到广州临时总统府任秘书后,曾向孙中山提出过不少建议。例如:向华侨借的款要还,要在报纸公布,通知有关华侨,凡持有“中华民国金币券”的,请到银行兑换回现款货币。孙中山完全同意李是男的意见,并由他组织实施。当时,李是男先发出通知,兑换“中华民国金币券”,孙中山先生为实现自己还款的诺言,中华民国成立后,即着手办理还款手续,对辛亥革命前所筹借的饷券基本还清,公私双方均感满意。华侨将“孙文银纸”换回现币,皆大欢喜。孙中山践行承诺,兑付了大部分金币券。中华民国债券调查委员会又在1935年-1937年收回未能兑付的金币券。许多华侨表示无需国家偿还,有的当面销毁,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七月十五日,中山先生致李是男,关于维持少年中国晨报运作一事函。1925年春,孙中山在北京病重,当时,胡汉民通知汪精卫、李是男进京探望。见面后,李是男问孙中山有什么遗嘱给后人,但孙中山此时已口不能言,只用手一举。李是男即按当时革命情况,协同汪精卫写成遗嘱文稿,读给孙中山听一遍,他举手表示同意。3月12日,孙中山病逝。这份文稿就成了孙中山的遗嘱,即著名的“总理遗嘱”。
孙中山逝世后,李是男专心从事中山纪念堂的筹建工作。从上海请来工程师,进行规划设计,选址于广州越秀山下,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孙中山的全身塑像,屹立在堂前中央的白花岗石座基上。1931年起,李是男被任为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常委。多年来,他忠于职守,对中山纪念堂的管理工作作出了贡献。1934年,李是男还出任国民党中央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委员兼秘书。1937年5月28日,李是男因肺病在广州逝世,时年刚过半百,当时有一挽联,上联为:“兴唐李靖,代有贤孙,记倡议美洲,助绩永铭金币券”。下联为:“顾曲周郎,偏多短命,叹收功赤壁,延寿难为铁肺人。”“中华民国金币券”是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府,筹集粮饷、军械和活动经费,孙中山前往美国旧金山筹款,得到洪门致公堂鼎力支持。当时在美洲的华侨约有25万人,参加洪门致公堂的不下20万人。为得到华侨的广泛支持,孙中山同洪门筹饷局筹款人员不辞劳苦,风尘仆仆,辗转美洲温哥华、多伦多、维多利亚、纽约等地巡回演讲宣传,在海外华侨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广大华侨的拥护和响应。许多爱国华侨身在海外,心忧祖国,亲眼见到亲身经历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和丧权辱国,接受了孙中山不以武力不能推翻清王朝的政治主张,纷纷慷慨解囊,倾其所有,踊跃认购金币券,使筹款行动大见成效。温哥华致公堂带头捐赠港币1万元,许多劳工将整月工资都捐了出来。为革命捐助的第一笔款2万港元,及时汇给在香港的黄兴,作为筹设暗杀机构的经费。
洪门筹饷局成立不到一年,募集资金40万美元,有力地支持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运动。不仅如此,许多华侨还追随孙中山投身到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事业之中,成为革命宣传的有力鼓动者、革命经费的全力支撑者、革命起义的大力参与者,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取义。故孙中山高度评价:“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十余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以长留于国人之脑海”。1911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洪门筹饷局”并印刷一组名为“中华民国金币”的革命军筹饷券。孙中山先生参与设计,后由李公侠负责印刷。在当地华侨中发行的。1911年, 6月15日,在旧金山成立“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对外称“国民救济局”,其机构人员由同盟会和致公堂选出代表产生。朱三进为主席,罗敦怡为副主席,黄任贤、刘鞠可、黄杰亭为中文书记,唐琼昌、黄伯耀为西文书记,李是男(李公侠)为局长兼司库,黄三德为监督。孙中山先生亲自草拟了《洪门筹饷局缘起》、《革命军筹饷约章》,规定:其捐数五元以上者,发给双倍“中华民国金币”券为执,民国成立之日,作为国宝通用,缴纳课税,兑换实银;捐助十元的,可列名为“优先国民”,他日革命成功,概免军政府条约之约束,而入国籍;捐资百元者,每一百元记功一次;捐资千元者大功一次,民国成立之日,照为国立功之条例,与军士一体论功行赏;捐资千元者还拥有向民国政府请领一切实业优先利权等等。由于爱国华侨的积极认购,仅三个月的时间内,捐募总额达美金14.413万元,当时有很多华侨为表爱国之心,申明将来不须偿还,更有将金币券当面焚毁者,以示爱国。“中华民国金币券”就是孙中山海外筹集起义经费时发放的凭证,也是众多海外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有力物证,凝聚了海外赤子爱国报国的拳拳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