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金田股票纸钞
 
 
 
<< 当前所在位置:第八章 华侨股票 >>
 
 

          光绪二十九年香港昌荣金铺股票: 清光绪十五年后,台山涌现了不少商业人才,其中有著名的殷商富户邝衡石及其家族。邝衡石的父亲乘火轮赴美谋生,途中火轮发生火警事故,起火原因不详,听说百余名乘客及船员全部罹难,无一幸免。数月后,家人得知确实消息后便办理丧事,把其生前所穿的衣服放进棺材内造衣冠塜。衡石父亲丧事办理完毕时,他只有十四五岁就要出来工作,以维持生计。衡石从台山去香港在邝氏兄弟开设的利昌隆金铺当杂工,在当杂工的五、六年间,他工作踏实、勤劳、忠诚可嘉,深得店员好评。衡石21岁时,其家人已迁来聚龙村居住,邝衡石便请假回乡结婚,婚后即回香港利昌隆复工,继续当杂工约有八、九年。衡石天生聪颖,精练能干,因在香港工作已有10多年时间,对香港环境及商场状况颇为了解,积累了经验。认为此时创业是个良机,拟跳槽另立门户,自行经营,但又欠缺资金,一时想不出办法来,只好把理想藏于心底,等待时机。香港设有金银贸易,每天开盘报道金银行情,经营金银行业者都派员到此间听盘。金银贸易上午交易,中午休息,到下午二时,开盘行情再行报道,以下午五时收盘为准,利昌隆亦派员到场听盘,金银行业就是这样经营的。而利昌隆金铺营业的方式,每天经营的买入、沽出,按照当日行情成交外,还兼营收购残旧金饰,不管其成色高低,均有仪器检验,而老行专者不需仪器检验,经眼看看,便立即辨出真伪或成色高低,此种技能非有数十年经验不可。如入货后,即进行火熔成为金条或金粒,再行加工打成金饰,陈列于柜中,按行情出售,另收加工费。如果同行业来店购买金饰、原料的,则按照当日行情沽出,另收火耗费,利昌隆营业方式就是这样的。  

          邝衡石出于职业的敏感,他对黄金行业越来越感兴趣,可说是情有独钟,于是全神贯注黄金行业中的行规,经营手法及制造金饰的操作技术,都一一铭记于心,并没有向外表露,也没有引起主管家的怀疑,反而称赞他表现良好,对黄金行业感兴趣罢了。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回乡招股,但又毫无把握,未知乡中各户对自己是否信任,一时踌躇莫决。谚语云:“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使他恍然大悟,于是鼓起勇气,决定请假回乡招股。回乡后主动到各家详谈利昌隆营业方式和招股意向。村中有一父老名叫邝敬贺,对衡石回来招股略有所闻,便召他来家共座漫谈,衡石越讲越起劲,而邝敬贺越听越觉有意味,经细想,其子邝修豪居家赋闲,可与衡石同往香港从商,一来可以领略商场知识,二来有栖身之所。至于入股,仍需考虑,踌躇莫决,敬贺经过深入调查衡石在香港的表现,知道他严守铺规,为人老实可靠,并得店中好评等情况,最后决定派次子修豪同往香港,入股两份。村中各户人家对入股事,开始时仍有戒心,犹豫不决,后来见邝敬贺已经入股,便相继入股了,每股股金为500港币,以入股自愿,入股数不限为原则,结果募得20余股,合共股金万余元。当时币值很高,有万余元为数不算小,可以开张营业,而衡石占股若干,不得而知。此次募股的成功,促使他下定决心,不负股东所望所托,在香港上环文咸东街四十二号租得铺一间,取名丽兴金铺。他朝夕与邝修豪积极筹划装修门面,购置家私,布置张罗完竣,择吉日于1914年春开张营业,亦聘请多名本村兄弟来店工作,其中有两名是经营过三十多年的。这时,衡石已有4个儿子,个个长大成人,也来店工作,生意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获利丰硕,开始置业,购得楼房4幢。不久,衡石便拥有良田96亩,在村中有房屋3座,子孙满堂,成为村中第一富户。而村中村民皆谈衡石父亲那穴山坟地是旺丁旺财宝地,四处传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上仅次于纽约、伦敦的第三大黄金交易市场。平均每天黄金交易量达200万两。香港黄金交易集中在金银贸易场。作为一个交易量如此巨大的场所,在你的想象中,建筑必定是富丽堂皇;交易场里一定会堆满各色黄金。可当你参观了金银贸易场,你会大失所望,那里是如此的平淡无奇。香港到处是高楼大厦,可金银贸易场所在的街市却如同我们城市里最普通的一条小巷;香港沿街遍布金店,可金银贸易场交易大厅却见不到一星黄金。参观了贸易场,《陋室铭》的一句话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银贸易场坐落在香港上环孖沙街。这是一条窄小的街道,两旁的房屋低矮、陈旧,同香港摩天大楼遍布的街道形成强烈的反差。在贸易场的门前,一个膀大腰圆的印度人和两个穿贸易场员工标志——紫红色坎肩的人坐在台阶上,仿佛在漫不经心地晒太阳,如果你路过此地,实在想象不出,里面就是吐纳万金的交易场所。进入贸易场,你从阁楼参观室向交易场中央的场地望去,大堂有半个篮球场大小,同篮球场不同的是,在场地四周,是上下三层的搁板,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黑色的老式电话机,有几百部之多,场地里的“队员”不是十名,而是几十名,一律穿紫红色坎肩。

          在场地里,你见不到一位女士,所有的交易员都是清一色男士,这是黄金交易的特殊方式决定的。黄金交易用公开叫价的方式进行,而叫价不必开口,只要做出手势即可。手心向上为卖出,手心向下为买入。按伸出手指的不同,表示金价的不同。交易单位为100两,即20条5两重的金条。现场不必出示、交接金条,一切由银行结算。在场地的中央,画着一个直径约3米,类似古钱的圆环,象征一诺千金的意思。交易者进入圆环中,第一个触到买家或卖家身体的人获得此次交易。这个简单的理由,使女士不便参与交易。这种交易方式虽然传统和古老,但从贸易场萌芽时就沿用至今。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可行、可靠,且透着中国人的智慧。因为交易场有192家行员,每家有4名出市交易员可进入交易大堂,每一行员有一部电话可直通本公司。如果不依靠手势,而是高声叫价,交易频繁时,大厅里将被几百人打电话声、叫价声所淹没。这些交易员年龄参差不齐。有的满头白发,据说已在场里度过几十年岁月;有的则未过而立之年。不过,每个能进入交易大厅,穿上紫红色坎肩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背后都联系着众多的产金商、金饰商。正是这些人,搅动着世界第三黄金市场的云雨。香港金银业贸易场于1910年成立,当时称为金银业行。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正式定名为金银业贸易场。1910年代,香港流行碎金碎银买卖,其后发展为钱银台,再演进为银号以至现代的银行。除金、银交易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金银业贸易场还有〔八九〕大金、银元大洋交易,二次大战后则有美钞、日元、西贡纸、菲律宾共和国披索和墨西哥金仔等买卖,与金条买卖同时于交易场内进行。1960年代,由于美钞现货交收困难,交易量大幅减少,除金银交易外之各类交易,于1962年停止。金银业贸易场的创办者,皆为当时找换店及银号之东主或主事人,曾出任领导人者多为本港各银行之创办人,包括何善衡、何添、伍絜宜、梁季彝、董仲伟、马锦灿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中山四路199号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9832152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