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文献学堂
 
 
 
<< 当前所在位置:第九章 近代文史 >>
 
 
        粤剧艺术家马司曾自传 : 粤剧是以粤语方言为载体的一个著名剧种,上世纪初,凡是说粤语方言的地方都有粤剧和它所衍生的曲艺流行。粤剧分布之广、影响之大,除了堪称国剧的京剧外,再没有别的剧种能超过它了。广府人移民海外较早,因而粤剧也较早迈出国门,从而吸收西洋器、乐,学习西洋的表演技法。中国戏剧源远流长。以文学特色而论,中国就有所谓唐诗、宋词和元曲,可见到了元代,曲艺已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我国元、明两代,戏剧已经相当发达,可惜鞭长莫及,中原的先进文化到了广东就好象没有什么下文了。史料只说当年广州府有“南剧”,但南剧是什么呢,现在谁也说不清楚。近代史上粤剧艺人拜张五先生为祖师,行内人称张五先生为“摊手五”。张五何许人也?他是雍正年间京城一名昆曲艺人,据说因为反清,被朝廷缉捕,逃到广东佛山隐姓埋名,风声过后便同当地戏班来往。张五多才多艺,生、旦、净、末……各种行当无所不能,尤其善长舞台功夫,广东粤剧舞台上的搏击称为“打北派”的,就是张五师父所教。张五是北方人,不懂广东话,教徒弟时“鸡同鸭讲”,表达不足便用手势,常常摊开双手表示无奈,“摊手五”由此得名。张五首先将北方的剧本移植过来,时称《江湖十八本》,又以昆曲、徽剧的技法授徒,今天粤曲的“西皮”、“二黄”、“梆子”等众多曲牌应该来源于昆曲和徽剧,从而使广东的粤剧登上了大雅之堂。又因张五授徒教唱官话,这又使粤剧“唱曲音韵本自中州”。佛山的徒弟从张五那里学了一些不咸不淡的官话,唱戏别具一格,民间称之为“戏棚官话”,直到今日,“大花面”的唱腔仍夹杂官话的北腔。张五还为粤剧界组织了行会,当年佛山的“琼花会馆”便是广东粤剧界第一个组织,从此广东的粤剧兴盛了一百多年。(未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10463187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