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文献学堂
 
 
 
<< 当前所在位置:第九章 近代文史 >>
 
 

        (接上页)其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电影、歌舞在中国出现了,曾经是广府人主要娱乐的粤剧,也被外来文化挤占市场。为了维护粤剧的地位,艺人艰苦努力,改革求变,从粤剧中分离出粤曲和广东音乐两个门类。粤剧可以分出粤曲和广东音乐,是粤剧的独有特点,未闻京剧也有京曲和北京音乐,也未闻豫剧有豫曲和河南音乐。自从粤剧、粤曲和广东音乐各自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之后,广东的粤剧体系就有了辉煌的发展。后来,舞台引入了音响设备,演员们才调低了原先高吭的“假音”,开始注重“声线”和唱腔艺术,唱曲咬字,字正腔圆,“戏棚官话”的含糊唱法已不合时了。粤曲独树一帜,率先用“白话”唱曲,到了一九二三年粤剧全行都改用“白话”,但“大花面”仍用 “戏棚官话”唱“大王不好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别是陈济棠治粤八年,是粤剧、粤曲和广东音乐的黄金时代。随后,有了留声机和收音机,把粤剧、粤曲传播到城里的千家万户。在大戏班占据城市舞台的同时,中、小戏班便到外埠或乡间发展。那时陆路交通不便,戏班在传统“红船”的基础上增加了各式各样的戏船,珠江水系,不管东西南北,凡可通船的都有戏班前往,东至龙川老龙,北至韶关,西至广西的南宁和百色,都有粤剧的市场。(末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10462705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