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金田股票纸钞
 
 
 
<< 当前所在位置:第九章 近代文史 >>
 
 

         广州市医师公会照片 : 早在193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五五宪草”,定于1937年召开制宪“国民大会”。1936年5月14日,公布《国民大会组织法》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规定“国大”代表总数为1200名,分区域选举、职业选举、特种选举三种方式选出。《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附表“自由职业团体代表名额表”中,列明“医药师团体”名额为8人。“医药师团体”包不包括中医呢?在民国前期,政府曾一度仿效日本制度,将西医登记为“医师”,中医登记为“医士”。1929年卫生部出台《医师管理暂行条例》,所说的“医师”就专指西医。后来,由于中医界强烈抗议,此条例被改名为《西医条例》,后来有关中医的法规则名为《中医条例》。这样,在法律上并没有特定的“医师”称呼。不过在习惯上,西医团体一般都叫“医师公会”,中医团体则称“中医公会”或“国医公会”。正因为这样,对于选举名额,西医团体立刻发表声明:“吾人顾名思义所谓‘医药师团体’者,当指医师公会与药师公会而言,盖医师与药师应分别组织团体,早经中央明令规定。而《医师条例》与《药师条例》之制定,亦早经中央颁布施行。虽《选举法》中所谓‘医药师团体’一语,似嫌含混,然‘医药师’之正名,以及确定其产生代表之单位,揆之立法者原意,必根据中央颁布之医药师法令而来也。……夫《医师条例》,其后虽有改为《西医条例》之举,最近又有《中医条例》之颁行,然卫生署所发西医证书以及一切文告,仍称之为‘医师’。”更有人透露:“据立法院某某(隐其名)立法委员等称,编订自由职业团体表时,规定医药师名额八(人),当时无一人注意到中医亦须加入,故此八额,实皆新医药界所有。”所以西医汪企张说:“按全国医师联合会,为代表全国医师之集合合法团体,即由全国各地医师公会的会员团体集合而成。”他提出由各地医师公会按三倍遴选代表,然后再集中进行复选。但是中医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中央国医馆通电全国医药团体说:“国民大会《选举法》请求解释之办法如下:(一)自由职业团体医师药剂师8人,(本馆)认为8人内有中医团体在内,因《西医条例》原文内,并无规定医师名称,西医沿称医师,于法律上尚无根据。今《中医条例》业经公布,中医已有法律地位,当与西医享受平等待遇,此次大会职业选举,中医当然包括在内。(二)中西医选出人数之支配,应以职业人数为比例,中医团体与西医团体人数相衡,平均支配,庶免意见纷歧。”在中央国医馆发动下,各地中医团体纷纷致电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事务所表达诉求,达数十份之多。对于争议,1936年8月3日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事务所作出解释:“原表所称‘医药师’一语,中西医药师自应均包括在内……中西医药师,自应混合选举,不必再行分配名额。”解释一出,中医界为之欢腾,在中央国医馆组织下,各省市国医公会代表进京集会,商议如何集中选票等事。西医界对此大为不满,汪企张在《申报》发表文章,有羞与中医为伍,“主张放弃选权,不必投票”的言论。按当时统计,全国西医在卫生署登记者不过8000人,其中加入全国医师联合会的仅1600人,而全国中医达10余万,仅中央国医馆报告的各地登记会员就有近万人,所以一旦混合选举,对西医极其不利。在此形势之下,西医四处运动。上海市医师公会联合镇江、吴县医师公会集会,推选代表进京,反对混合选举,并要求划定中西医名额。据称,“吾新医界探知内幕后,认混合选举,中医有包办之嫌,即派代表入京力争分配。中医知独吞不得,愿分出两额,与吾新医药界,而我辈意仍不满,再度入京请愿,结果内定中四、西三、药一”。实际结果正是这样,1937年选出的医药界“国大代表”果然是中医4人,西医3人,药业1人,中医当选者为丁仲英、王金石(广东)、施今墨、刘仲迈,西医药方面为汪企张、胡定安、杨和庆、尹志伊四人。嗣因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大会”未能如期召开。

         1946年,国民政府召开所谓“国民大会”,出席大会的中医人士除了原来当选的四人外,还有以“社会贤达”身份参加的全国中医师联合公会会长郑曼青等。全国中医师联合公会成立于1945年,成立时在《告会员书》中就明确主张积极参政,指出“我们必须要选举出我们自己的代表来参加(国民大会),才能将我们所愿说的话说出来”。郑曼青与施今墨等在“国民大会”上提出议案,要求将“中医药事业”的字样加入《宪法》草案第162条“国家奖励、补助私人经营”之后,中医代表丁仲英也为之大声疾呼,“认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医药,是侮辱中国人,引起全场同情”。但该组召集人是一向反对中医的学者傅斯年,“侃侃而谈在宪法中,不加扶植中医字样之理由”,导致中医界的提议被否决。1946年“制宪国大”草草结束后,1947年又开始选举“行宪国民大会”代表。全国中医师联合会与其它职业团体一起提出代表名额宜采用“区域兼职业代表制”,以争取更多数额。各团体甚至议决:“如再无结果,则决定于南京、上海、杭州三地,所有轮船、所有车辆,以及邮政电讯各级人员,均罢工三天。”结果职业团体中的中西医师代表名额均获增加一倍,各为8人。名额确定后,各地中医积极开展竞选。其中,在上海参选的有原籍广东中山的宋大仁,他“隶籍中山,行医沪滨”,组织过中西医药研究社,“以架设中西医学的桥梁为职志”。他提出了数条竞选纲领,强调当选后会在“加强中医行政地位”、“确定中医考试标准”、“举办中医师资格甄审”、“提倡中医科学训练”、“推行中西医双重诊断”等几方面进行努力。不过由于上海名医云集,宋大仁未能当选,要想当选,需要有团体组织大力辅选。广东当地中医界力推的代表为赖少魂。赖少魂为广州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一向积极为中医争取权益。1946年湖南省中医药界组织发起赴南京请愿要求中西医平等待遇,赖少魂作为广东代表参与,并被选为请愿团副团长,“连日以来,赖少魂先生协同留京代表奔走诸党国要人之门,恳切陈词,广求多助。”1947年5月,全国中医师公会的郑曼青等人因政府一直未能给予中医平等待遇,再次组织请愿团,冲进南京政府绝食请愿,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州中医师公会又发起筹款,支援抗争。1947年冬,两广考铨处办理中医师检核,违法包办对检核委员聘任和检核手续等等,广州市中医师公会也积极抗争,一直反映到考试院。这些努力使赖少魂得到中医界的认可。

         1947年广州中医师公会在《商报》刊文,称赞“赖公允文允武,有胆有识,即(既)有冲樽折俎之词锋,复有倚马千言之文藻”,“复能公而忘私,牺牲一己业务,先后赴京请愿二次,平日公务繁多,沐雨栉风,每牺牲个人医务于不顾”,“是次得中央提名列为华南五省市唯一之中医师国代候选人”,呼吁“请本省市中医师同业一致投选赖少魂先生为国大代表”。最终赖少魂顺利当选。此届当选中医“国大代表”为陈存仁、林季祜、柳赠春、赖少魂(广东)、丁济万、郑邦达、丁友竹(女)、吴承兰(女)。1948年大会召开时,中医代表们提出了“发扬我国固有医药以保民族健康并塞漏卮而固国本案”,要求改变以西医为主导的卫生部管理的状况,改在行政院下设立中医药委员会以管理全国中医药行政事宜,并要求教育部开展中医教育,各省市开设中医医院、中药厂等。会议对此讨论激烈,后来交由行政院审议,结果竟被推翻。另一个激烈争论的场面在讨论西医胡定安等提出的修订《医师法》提案时出现。此《医师法》修订案将中医排除在外。胡定安说:“西医均系正式学校出身,资历甚深,不能与中医并列。”会场中“焦易堂、陈存仁、胡定安、徐梓南等起立发言,中医主张保留,西医主张通过。双方争执不下,彼此以拳击桌,大声吆喝,最后送请政府参考。”实际上,南京政府两次“国民大会”,都没有什么实质成果,许多议案到了具体政府部门手里就没有下文了。但中医在“国民大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仍然有其积极意义。多渠道争取中医的权利除了参与全国的抗争,广东中医药界在地方上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诉求,反击不合理的政策。1947年,广东中医界成立了广东省中医师公会联合会,赖少魂当选理事长,进一步团结全省中医药人士,争取社会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教育部在抗战期间虽出台有中医学校的规则,但1947年却有多家办学经年的中医学校被取缔,包括上海中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广东光汉中医学校等。光汉中医学校被取缔,有其内部原因,该校分成两派,各立门户,申请立案。但广州市教育局不加分辨,简单将其取缔了之,令中医药同人十分愤慨。是年,赖少魂向广东省参议会提交“提倡中医教育建议书”,要求政府普遍设立中医学校,并撤销取缔光汉中医学校的命令。议案在省参议会获得通过,上呈教育部。不久教育部回复称:“国内公私立之医药院校已达四十余所,无再普设中医学校之必要。”而光汉中医学校取缔之令亦未便撤销。

         对此,广东中医师公会批评说,所谓的“四十余所”医药院校多数是西医院校,以此为借口不设中医学校实有违教育平等的原则。并指出:“光汉中医专科学校创办廿余年,历史悠久,成绩昭著,毕业生达十七届,校友遍布南中国,于抗战前造就中医人材,为社会服务,拯痼起废,学能致用,声誉隆起,素受社会人士所爱戴。迨胜利后,复员伊始……至光汉设备各方面稍有欠缺,然此实不足为其咎病。盖在广州沦敌时,所有一切设备,已荡然无存,复员后物质缺乏,购置自非甚易。况中医教育,关系国家学术文化,在法在理,教育当局,均应负现指导,予以协助。然请试问全国各省中医学校,钧部曾拨片文资助扶植否?今中医界自力更生,自筹自给,尚不能得教育局之批准,反而勒令停止,岂非有意摧残中医乎?”光汉被取缔后,广州能维持的仅剩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以及规模较小的汉兴国医学校了。1947年6月广州市临时参议会第三次会议中,身为参议员的赖少魂又联合11名议员提出“请市政府筹设中医医院以保市民健康案”,经修正后在大会通过。修正案说:“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因我政府积极提倡,各大都市均有西医医院之设。然我国人民之身体习惯,仍多以中医药为适合,盖中医过去有数千年之经验,已为中国人民所信仰,而且许多疾病,仍以中医为特效,如麻痘、伤寒、跌打等,虽然本市之中医固多,但尚无中医医院之设立,兹为适应市民之需要,及保存我国固有之学术文化起见,应在本市设立中医院二所,以维市民之健康。”提案由参议会转交广州市卫生局后,只是答复“原提案本属甚善,最好另行筹设”,便再无下文了。1947年广州还发生了一场“中医使用西药”的论战。广州医师公会的徐日新等西医呈文广州市卫生局,称“本市中医仍有使用西药器械及为病人注射者,于市民生命殊为危险”,要求卫生局严加取缔。赖少魂为此与徐日新等展开论战,指出:“药无中西,治病为归。普通人民有医学常识者,尚得自由购用,何况中医研究使用,安能予与限制?”“本人一向主张中西医汇通,中西医携手……中医固不应有闭关自守,西医亦不应有门户之见,只有彼此扶植,互于勉励,交换见识,俾完成将来中华民国之统一医药。”种种情况表明,抗战后的国民政府行政系统对中医的态度仍是歧视有加,导致中西医界的对立有增无已。这种情况一直到国民政府覆亡都未有实质性改善。好在光汉等中医院校虽在抗战后被取缔,但毕竟保留了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也才有今日傲立全国中医药院校之首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从这一点而言,广东中医是有幸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10437810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