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文献学堂
 
 
 
<< 当前所在位置:第九章 近代文史 >>
 
 

        (接上页)我用很长的篇幅回顾了粤剧的发展,只是想说明粤剧的起点本来很低,经历过各个时代的磨难而终未抿灭,是因为有低层群众作它的根,使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粤剧大师”只是这些草根长出的花而已。可惜,时下粤剧低迷,体制内的粤剧界还一味地追求阳春白雪,忘记了粤剧本身来自下里巴人。花几百万元制作和推广《花月影》,花三年时间才写成《梦断香消四十年》,高则高矣,只是民间难望其项背。当年“南海十三郎”为薛觉先写戏,在酒楼、戏馆边写边唱,三天之内写成大戏,有些急就章还成了薛觉先戏曲的经典。广州应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齐心合力,认同历史已经证明能代表广东戏剧文化的粤剧。二是全力推动,不但在体制内发挥粤剧大师的作用,而且要在基层重建粤剧园地。目前,民间拥有为数众多的粤曲“私伙局”,一些草根艺人或“发烧友”,占据了公园的一些角落,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天天去公园,除了对粤剧的兴趣,就是要维护粤剧的生命。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公众自发的曲艺聚会,扶持多一些“庙街”。粤剧发展基金会也应该腾出一些金钱和人力,支持“庙街”文化。具体可由粤剧发展基金会组织一些粤剧义工,帮助“庙街”那些草根艺人和粤曲老伯,为他们提供方便。对一些乐此不疲而经济有困难的“庙街”艺人或粤剧爱好者,给他们帮补点烟钱、茶钱或一个饭盒。先保住这些老根老苗,进而扩大到中青年爱好者,粤剧或许能开枝散叶。(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10463263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