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金田股票纸钞
 
 
 
<< 当前所在位置:第一章 华侨文献 >>
 
 

         民國時期僑務工作的幾點啟示:  民國時期僑務政策法規的數量很多。整個民國時期大概制定了有一百多部關於僑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其中很多都是很有綜合性的。可以說,這些政策法律法規奠定了我國現代僑務工作的基礎。

        (一)在政治方面,民國時期確立了華僑的政治地位:  孫中山先生非常重視從法律上確立華僑的政治地位。孫中山先生當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華僑的政治地位,在這方面他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嚴禁販賣“豬仔”,廢除其制度,恢復海外華僑的民權;二是促使華僑走向政治舞臺,用法律的形式規定在國會中要有一定數量的華僑代表。人最基本的權力是生存權和發展權,孫中山執政以後首先做的這兩件事,就是解決華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華僑有平等的生存權力、有參政發展的機會,就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人權中關鍵的權力是政治權力,沒有政治權力,生存發展權力是沒有保障的。從孫中山那個時候開始,華僑在中國就有了政治地位和相應的政治權力。我們現在所講的人的政治權力,主要表現在參政方面,講華僑有什麼政治權利也是講華僑在人大和政協中有多少代表,而不是講他們在政府裏有多少公務員。因為政府裏的公務員只是履行國家公務的人員,並不代表政治上的參政,參政權是由人民通過選舉產生的,這是政治權力的集中體現。看一個國家有沒有民主,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他的國會(我國叫人大)代表的構成情況。從孫中山當政那個時候開始,華僑就開始了第一次的參政。從此,華僑的政治地位就有了根本的改變,這個變化一直延續到現在。民國以後,包括現在的臺灣,在“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中最重要的“三院”(行政院、方法院和監察院)裏,都有僑務方面的委員。在中國大陸,從1949年建國的新政治協開始,就有十六名華僑代表。1954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有31名華僑代表。發展到現在增加到了35名,基本上是每個省區都有一名歸僑代表。做這件事情是從民國時期孫中山開始的。

        (二)在經濟方面,民國時期的當政者都很重視鼓勵華僑在國內的投資:  政府都採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北洋政府時期,特別注重讓華僑投資銀行業。因為他們認為銀行業是當時中國經濟發展最薄弱的環節。孫中山執政時期也很重視發展銀行業。到了國民黨統治時期,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中期,政府比較重視引導華僑投資礦產業,在這個時期,礦產業發展是很快的。到了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政府是鼓勵發展軍工業。在這個時期,許多華僑在重慶辦了很多軍工廠。到1946年,國民政府又出臺政策發展機器製造業。從近代歷史上看,特別是從民國這段歷史上看,只要政府的政策法規引向哪里,華僑的投資一般也就向哪個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們今天發展經濟,僑務工作值得借鑒的一種方法。

        (三)在教育方面,民國時期也有很大的發展:  當時對華僑的捐贈,主要是引導他們支持教育事業,這就導致了華僑教育在民國時期發展得比較快。廈門大學等一些華僑捐建的學府,就是那個時期發展起來的。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陳嘉庚就準備在福建省辦一百所的華僑小學,他還準備辦其他很多公益事業。但後來由於各種社會原因而未能實現。華僑教育當時在海外發展得也很快。當時的國民政府派了很多文化參贊到領事館去,支持華僑在海外辦華僑學校。現在的很多海外的華文學校都是那個時候創辦的。

        (四)在出入境管理和歸僑的安置方面,民國時期也做了不少工作:  原來華僑到國外去是很少回國的,主要原因是封建時代中國政府的“海禁”政策。一直到1894年清政府才正式下令解除海禁。從那個時候起,華僑才能自由地出入境。到民國時期,政府對國民的出入境管理實行了更加開放的政策。據有關資料的統計,1840年的時候,中國在海外的華僑不超過五百萬,到了1900年發展到一千萬左右。可是到了1949年新中國建立初期,這個數字就上升到1700萬。在這一百年間,華僑在海外發展了一千多萬。應該說,這與當時的中國政府實行的開放政策是分不開的。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形成了中國在海外的幾大僑區和中國國內的幾個重點僑鄉。在華僑回國初期的時候,政府只是制定出相應的政策,讓華僑有出入境的自由。在對歸僑的安置方面,政府並沒有做什麼事情。孫中山在廣東執政時期就開始做這方面的工作了,雖然當時的條件非常有限,但他已經開始注意到對歸國華僑的安置問題。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開始有組織地對歸國華僑進行安置。從那個時候起,就建立了一些華僑農場和林場,有很多一直延續到現在。後來新中國對歸國華僑的許多安置辦法,也是向民國時期學的。

        (五)如果一個政權它在本質上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即使他制定了很多僑務法律法規,也做了很多僑務工作,他也不能真正贏得民心:  這是一點很重要的啟示。通過研究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北洋政府期間完成了不少僑務立法,國民黨統治時期也制定了不少僑務法律法規,但最終他們都逃脫不了倒臺的命運。在他們倒臺的時候,還是有那麼多的海外華僑起來反對他們。為什麼呢?原因就是,這個時期的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主旨都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雖然他們在表面上也為海外華僑做了很多事情,在一段時間內也暫時贏得了一部分僑心,但最終他們的本質是會暴露的,華僑終究還是會起來反對他們的。這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現在臺灣的陳水扁政府。應該說,國民黨退守臺灣以後,在僑務工作方面做的也是很不錯的。臺灣當局確實為海外華僑華人辦了不少事情。但陳水扁上臺以後,他施政的台獨主張,從根本上說是違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所以,他最終必然要遭到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反對。他的台獨意願是不可能得逞的。為什麼?因為不論臺灣當局過去和現在為華僑華人辦了多少事情,也不論你將來還想為他們辦多少事情,但只要存有台獨這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本質,凡是中國人,不論他是生活在國內還是在海外,都是絕對是不會答應的。從歷史的分析中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也正是由於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在本質上的反動性,決定了他們制定的那麼多僑務政策法律法規有很少一部分能夠得到實行,基本上沒有得到執行而成為一紙空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9962628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