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驻米市加利领事署注册执照证明书: (接上一页)1925—1945 年国民政府侨务政策及工作述论 包爱芹 1925 年 7 月国民政府成立后, 重视侨 务,在侨务工作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并为此作了很大努力。到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的侨务政策更加灵活务实, 侨务工作成效显 著。本文拟就 1925 年国民政府建立到 1945 年抗战胜利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侨务政策及 工作作一简要评述。侨务机构, 维护海外侨胞的权益, 重视吸引 华侨资本, 鼓励他们回国兴办实业, 并特别 注重侨民的教育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先是在外交部内 设立侨务局。后来在国民党中央二届四中全 会上又决定恢复原来的侨务委员会,直隶国 民政府之下。1928 年 4 月,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修正侨务委员会组织法, 并由国民政府 公布。此项组织法规定侨务委员会隶属国民 政府, 掌理各项侨务事宜。侨委会组织法为 侨委会建制的根本大法, 以后虽有几次修正, 但都以此为兰本。1932 年 4 月,一直在进 到 行改组的侨务机构才完全确立, 侨务委员会 正式确立为行政机构,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华侨领袖庄西言、陈嘉庚、胡文虎等被任命 为侨务委员, 以此让华侨参政议政。同时,国民政府还在上海、厦门、汕头、广州及沿海 口岸等地设置了地方侨务局。同年, 国民党 召开国难会议,出席代表 412 人, 其中海外 华侨与侨界知名人士占 18 人国民政府改组 侨务机构, 加强对侨务的管理, 吸收华侨直 接参加国事, 调动了他们参政的积极性, 增 强了他们参政的勇气与信心,从而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海外华侨的政治地位。国民政府制定了维护海外华侨权益的法 令和条例, 并为此而作了不懈的努力。1929 年 2 月 5 日,国民政府公布并 实行《 国籍 法》及 《 国籍法施行条例》 规定 “ , 凡具有中 华 民 族血 统 者, 都得取得中华民国的国籍”。这就 使得 海外华 侨具 有双 重国 籍。1930 年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把 “ 发展侨务” 一 1924 年, 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 府大本营设置了侨务局, 并派熟悉侨情的人 员专办侨务。虽然不久该局因孙中山的逝世 而告停顿, 但这是中国政府专门侨务机构的 正式创立,从此侨务工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 视。 孙山中逝世后,1925年7月1日,国民 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大元帅府改为委员制的 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建立后, 撤销过去的侨 务局, 设立新的侨务机关。 1926 年 8 月 21 日 国民政府公布了侨务委员会组织条例令, 规 定“ 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直隶于国民政府, 专管理海外华侨事务” 。不久,侨务委员会正 式设立, 隶属国民政府之下。1926 年 10 月,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与各省党部在广州举行联 席会议, 通过了《 国民党最近政纲》其中第,九部分列举了三项有关侨务的政策:“ 设法使 华侨在居留地得受平等待遇”“ ; 华侨子弟回 国求学者,须予以相当便利”“ ; 华侨回国兴 办实业者, 须予以特别保护” 。这是国民党 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中首次列有侨务政策1927 年 4 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改组 44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0 年第 2 期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提出, 要求 “ 有步骤地交 ! 国民政府还在 1933 涉取消待遇华侨苛例”。奖励法规定, 政府对于回国兴办工、商、电、 矿、农、林、渔、牧、交通以及其它经政府 准许的事业, 可给予以下奖励: “( 一) 安全 之保障;( 二) 资本及债票之保息; ( 三) 补 助金之给与;( 四) 运费之减免; ( 五) 公有 土 地之 优先租 用或 公有 荒地 之优先 承 垦;( 六) 技术上及经营上之指导与协助; ( 七) 特 殊困难之救济;( 八) 承购国营公营事业工厂之优待;( 九) 荣誉纪念品之颁发”。为了让 华侨更多地了 解祖国的灿 烂文 化,沟通侨胞与祖国的情谊 国民政府“特192 年5 月,国 别注意于海外侨民教育”。民政府专门召开华侨教育工作会议,以制定 华侨教育政策,提出要重视培养华侨小学师 资;注重推行社会教育及训练社会活动干部,以培养侨胞的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精神; 改进领事馆,使之能辅助华侨教育的发展;在国内大学推广侨民教育等。 1931年国民政府 在侨务委员会之下附设侨民教育处,负责有 关华侨教育的调查、立案、监督指导等工作。1933年后,鉴于海外侨校越来越多,为了加 强对侨校的指 导及建立统一的侨民教 育制 度,侨务委员会与教育部先后制定了《 侨民 教育实施纲要》侨民中小学规程》 侨民《学校立法规程》 侨民中小学校董事会组织 、《 规程》 等章程, 规定了侨民教育的基本方针 由于措施得力 经过教育部与侨委会的共同 经营, 加上广大华侨的努力, 华侨教育发展 较快。据统计, 马来亚 1937 年有华侨学校 477 所, 学生 40293 人,仅十年间学校和学生 增加两倍; 越南到 1937 年就有华侨教师 523 人, 学生 2. 3 万人; 菲律宾到 1936 年, 有华 侨学校 60 多所, 学生 7 万多人 % 。国民政府 的促进发展华侨教育的政策, 加强了海外教 育与国内教育的联系,促进了华侨教育的发 展, 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感情与凝聚力。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国民政府建立后 是比较重视侨务工作的, 并为此制定了相应 的政策, 采取过必要的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 年的外交报告中把 “ 侨民之保护”作为单独 一章列出,专门就墨西哥、挪威等政府的排 斥华侨行为提出抗议, 并采取有力措施与之 交涉, 同时还 “ 拨款救济失业华商护送难侨 回国” 。国民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保护海外劳 工的法令。1935 年10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颁 布了 《 工人出国条例》 侨委会根据这个条例 的精神又制定了《 募工承揽人取缔规则》和《 出国工人雇佣契约纲要》 禁止外国人以等,“ 卖猪仔”的方式招募华工。上述法令规定, 募集华工的承揽人必须得到侨务委员会的批 准并拿到许可执照, 如有私自募工出国或以 欺诈诱惑方法募集工人的, 须受处罚, 并赔 偿工人损失; 出国工人在出国前必须与雇主 或其代表人订立雇佣契约。契约内须写明工 作类别、雇佣期限、工资待遇、每日工作时 间是否有生命保险和抚恤金等。各项议定 是否合理, 必须由侨委会批准。 法令还规定: 雇主对待雇工, 应与所在地工人平等, 并应 一律同等受国际间优待工人的办法, 不得歧 视; 侨委会或所在地的中国领事馆, 应派人 到佣工工作地视察, 雇主必须接纳或答复有 关查询等。上述法令公布实施后, 海外华工 的权益虽然并非都能得到绝对的保障, 但作 为一个国家政府能够比较详细地制定和实行 这些法令, 必定在立法和政令方面相当程度 地维护了出国华工的权益。这是国民政府侨 务政策的一个明显进步。 旅居海外的华侨中不乏拥有巨资的工商业者, 他们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曾大 力赞助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国民政府建立后,他们的爱国热情一如既往,愿意为 祖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作贡献。国民政 府因势利导, 鼓励华侨回国投资, 协助他们 兴办实业。1929 年 2 月, 国民政府立法院制 定了《 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 这是国民 , 政府奖励华侨回国投资的第一部立法。这个 ? 1925—1945 年国民政府侨务政策及工作述论 45 成效。国民政府之所以重视侨务是有其历史 必然性与可能性的。首先,国民政府重视侨务,是当时形势 发展的要求,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广大 华侨长期以来身处异域, 寄人篱下, 备受歧 视, 孤立无援。 因而海外华侨期盼祖国强盛, 以作侨胞的强大靠山,为此他们全力支持孙 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贡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孙中山常说 “ 华侨为革命之 母”而孙中山由于自小移居海外, 在海外长 。期过着流亡生活, 因而对海外华侨怀有浓厚 的感情。他不仅了解华侨处境的艰难, 而且 由于他有着多次策划武装革命的实践, 因此 深深体会到华侨与祖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可分 离的关系,所以他把华侨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为此, 他不仅号召 华侨出资出力, 支援革命, 而且关心、爱护 华侨, 对华侨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民国创 立后, 他担任临时大总统不久, 就于 1912 年 3 月19日以大总统名义正式谕令外交部寻 求保护侨民、杜绝贩卖 “ 猪仔”的办法。这 是 我国第一道保 护华侨的法令。1921 年 4 月, 孙中山曾致书海外侨胞说:“ 就职以来, 凡所措施, 咸以发展民治为前提,保护华侨 & 为职志”。孙中山还重视对华侨的宣传教育 工作, 创办侨报侨校,弘扬祖国文化, 鼓励 建立后,一直在为修改不平等条约、提高中 国的国际地位而努力。作为一个国家政府,它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维护国家尊严、形 象的一面,所以它也要不遗余力地加强侨务 工作,提高海外华侨的政治地位, 维护侨民 在海外的权益。二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执政以来侨务工作成就显著时期。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 国民政府继续推行务实的侨务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这是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侨务政策的重点之所在。由此出发,国民政府大力对华侨进行宣传教 育工作, 激发其民族意识,并把向华侨筹资 募款, 鼓励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开展救侨护 侨、妥善安置归国难侨, 继续发展华侨教育 等, 作为抗战时期侨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 对华侨进行抗日宣传教育工作 抗战爆发后, 国民政府通过侨委会、外 交部、海外部及驻外使馆等组织机构,对华侨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侨委会 还先后成立了现代华侨出版社、华侨通讯社,并发行《 华侨动员》侨务特刊》 华侨先《锋》等刊物。这些刊物都辟有华侨动态、华 侨战线专题报道、国际要闻等栏目, 随时 报道祖国抗战消息、华侨募捐成绩及感人事 迹等侨胞支援祖国抗战的消息, 这对增强海 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信心、扩大海外捐款、指 导侨民回国投资,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八“ ?一三”事变后, 侨务委员会陆续发布《为全面抗战告侨胞书》及非常时期通告, 号召 侨胞输财出力支援祖国抗战。侨务委员会委 员长陈树人和委员们亲赴海外指导侨胞捐款 献物和认购救国公债、开展抵制日货行动等侨委会还经常派人分赴海外各地开展宣传,“ 对华侨宣传日本之侵略中国” 及中国 “ 自卫 抗战之意义及抗战之真实消息” 。侨委会还 并协助华侨回国投资兴办实业。孙中山逝 世后,由大元帅府改制成的国民政府以孙中 山的继承者自居。作为一个自称继承国父遗 教的政府, 在侨务工作方面就必须切实遵循 孙中山的侨务思想及主张。因此国民政府承 继孙中山有关侨务的思想及主张, 重视侨务 工作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其次, 1927 年 4 月南京国民政府 建立 后, 通过宁汉合流, 进行二期北伐与东北易帜等, 统一了全中国。国内政治局势的相对 稳定统一为国民政府重视侨务提供了 可能 性,使之能够有暇顾及侨务,制定相关的侨 务政策, 并大力贯彻实施。况且,国民政府46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0 年第2 期通令海外各地领馆要重视华侨报社在宣传中 的作用, 指导他们宣传中国抗战将士之英勇及敌人侵略之残暴。国民政府海外部还对于那些在抗日宣传中成绩突出的海外报刊,“ 皆 予多方鼓励或给以现金津贴以助其发展”1940 年 1 月,海外部曾特别提出要对缅甸仰 光的 《 中国新报》给予特殊津贴 5000 元, 以 奖励其在抗日宣传中的贡献。侨委会外交部海外部还会同决议,将国内国民节约运动扩展到华侨中间。到华侨 中宣传建国储蓄节约运动, 将节约运动的宣 传大纲寄发各侨团, 号召海外华侨节约救国, 输财助战。 国民政府不仅对华侨进行抗日的宣传教 育工作, 而且还大力开展同日伪争取华侨的 斗争。针对日寇对华侨进行诸如担保其家乡 亲人的安全, 给予通讯汇兑的便利及保障其 所从事的工商业的宣传, 侨务委员会在 1938 年 12 月致驻外各大使馆的通电中说:“ 希驻 外各使领馆,各商会侨团,对当地侨胞, 解 释 劝勉, 俾 得统一意志,共肩抗战建国 大 ! 业” 。1939 年 8 月 16 日,为了防范敌伪准 备在海外设置侨务机构,国民政府外交部在致侨务委员会的信中, 要求他们密切注意敌 伪的活动,向侨胞揭露敌伪的阴谋活动,敦促侨胞注意防范国民政府各部门对华侨进行的广泛的宣 传教育工作, 不仅加强了祖国与广大爱国华 侨之间的联系,而且使侨胞更真实地了解敌 人侵略的残酷与抗日将士斗争的英勇, 激励 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军进攻武汉、广州的紧要关头, 蒋介石在致 海外华侨的通电中, 指出 “ 我海外侨胞赞助 革命, 夙著忠诚; 抗战以来, 输财输力, 贡 献特多”要求侨胞 “ , 互相激勉, 扩大征募, # 。侨务委员会也多次发出通电, 接济物资” 要求华侨输财捐款,认销公债, 以补充抗战 财源,并制定了奖励捐款办法及奖励募捐办 法, 强调凡“未举行常月捐的地方, 务于适 合当地环境下, 从速会同当地侨团, 参照马 来亚、菲律宾常月捐先例, 妥订经常劝募办 法,及早施行, 并将进行情形,随时具报。其 ? 已举办常月捐的地方,仍仰继续努力”。为了使华侨更多地捐款献金, 侨委会还 “ 通令 各地侨团,随时鼓励”并派侨务委员“ ,分赴 % 海外各地, 就地指导侨胞”进行宣传劝募。 国 民政 府大力鼓 励 华侨 的 捐资 献 款。1939 年 11月,国民政府文官处在“ 为请鼓励 旅美华侨踊跃捐输以慰侨情”致行政院的公 函中说:“ 查海外侨胞对于抗战捐献, 确尽踊 跃输将之热忱,除财部印行海外侨胞救济及 慈善捐款征信录外, 对于旅美侨胞之大量长 期捐输政府, 似应予以鼓励, 俾资慰藉”。国民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侨胞捐献的资金, 还特地在陪都重庆设立了专门分管华侨义捐的 办事机构, 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条 件。据侨务委员会从财政部的捐款资料所作 出的统计,抗战八年, 海外华侨捐款达 13. 2 亿元& 。为了募集到更多的抗战资金, 国民政府 还向海内外发行了救国公债, 要求爱国华侨 踊跃购买。为此国民政府成立了“ 战时公债 劝募委员会” 由蒋介石、孔祥熙分别任正、副主任委员, 常务委员 24 名中, 有陈嘉庚、庄西言、胡文虎等华侨领袖及侨界知名人士。国民政府还公布了《 救国公债条例》救国《公债募集办法》《 购募救国公债奖励条例》 等国民政府还多次派人到海外各地的华侨 中去劝募公债。由于措施得力, 工作认真细 致, 仅 1937年到 1942 年, 华侨就购买了 11 %( 二) 筹集抗战资金, 是抗战时期国 民政府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 中国的财政 经济受到深重打击,抗战资金匮乏,物资供 应短缺。有鉴于此, 抗战一爆发, 蒋介石便 致电海外各华侨救国团体:“ 海外月捐, 增加 长期抗战力量,所关至巨, 各地侨团务必努 力促进, ? 藉收实效”。1938 年10 月, 在日 1925—1945 年国民政府侨务政策及工作述论 47 亿元之巨的救国公债? 。府先后制定 《 泰属保侨办法纲要》与《 泰属 保侨实施办法》 以维护华侨的利益与安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南洋各地相继沦 陷, 大批难侨返回祖国, 仅柳州一地在短期 内就有三四万人回国, 救侨护侨工作迫在眉 睫。1941 年 1 月 3 日, 国民政府颁布 《 紧急 时期护侨指导纲要》 同年 3 月底, 国民党的 。 五届八中全会在《 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一 案中, 督促进行保侨工作, 提出 “ 对侨胞之 ) ( 安全与产业之发展, 尽力予以维护” 。这次 ( 三) 吸引华侨资本, 欢迎华侨投资 西南大后方, 开发宝藏 抗战期 间中国的工业受 到毁灭性的 打 击。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丧失殆尽, 内地不 多的工厂也因日机的轰炸和经济封锁而受重 大损失。因此, 国民政府通告海外侨胞, 鼓 励并协助他们回国兴办实业。1938 年 10 月 国民政府在 “ 关于非常时期华侨投资国内经 济事业奖励办法训令”中, 要求经济部会同 侨务委员会, 拟定计划, “ 劝导海外华侨投 资” 并提出:“ , 凡华侨在非常时期投资国内 经济事业依本办法奖助之”“ ,华侨投资之经 济 事业, 如 遇特殊困难时, 呈请经济部 救 ( 济”侨务委员会把鼓励华侨投资实业作为 其重要工作之一, 随时指导协助华侨的投 会议还决定要趁中国同荷印当局关系密切、 邦交改善的大好时机,“ 从速与荷印当局提出 交涉, 务达提高我华侨法律地位之目的, 或 根据平等互惠之原则修订中荷条约, 以坚荷 ? ( 印华侨内向之心”为了救济归侨、难侨, 1942 年国民政府 资事项, 并“ 迭经令饬各侨务处及驻外各领 馆、侨团注意宣传, 指导并搜集各种实业资 料, 编辑实业介绍初编, 以为华侨回国投资( 之参考”侨委会还提倡侨民家属移居川滇 黔内地并投资生产事业,并要求各地官员对 行政院制定了 《 国外战区侨胞紧急救济办法 大纲》 并成立回国侨民事业辅导委员会, 还 ,分饬西南各省 政府分别组织紧急救济 委员 会, 在广东广西等地设立侨民回国临时招 待所及归侨村,安排归侨的生活。 在国民政府的指导下, 侨乡相继成立了 救侨护侨的组织机构。回国侨民事业辅导委 员会成立后, 分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等省先后成立 “ 紧急救侨委员会” 由省政府 , 主席亲自担任主任委员, 积极开展救侨护侨 工作。各地区救侨会下设办事处, 具体办理 救侨事宜。 在各办事处下, 还设立护送站、 招 待所等, 同时还派出救护队、医疗队, 协助 救侨工作。 重点侨乡广东仅在 1942 年上半年 就救济归侨 66 万人, 支出救济金 406. 9 万 % 国民政府采取了种种政策、元( 。措施以决 于 “ 侨民移家滇黔, 或兴办各种事业, 妥为 !( 指导” 。蒋介石对于吸收侨资也很重视, 他 在 1942 年 8 月 9 日致电侨务委员会, 要求大 力吸收南洋侨资, 认为 “ 应由政府组织资力 雄 厚之有 限公司, 吸收侨 资, 致力建国 工 ? ( 作” 。 华侨热心爱国, 本来在国内就有很多投 资,办了不少的侨资企业。在国民政府鼓励 华侨投资办实业的政策指导下, 许多爱国华 侨不顾投资风险, 踊跃到大后方投资办企业, 生产各种战时急需物资。据统计,抗战期间, 华侨投资西南地区的金额约达 250 万 美元投资范围遍及农工商金融等各个行业,这些投资,对支持长期抗战起了重要 作用。归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广大归侨得到了 比较妥善的安置。针对各地救侨护侨工作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944 年 5 月, 国民 党五届十二中全会又通过了《 请政府切实救 济归侨、侨眷、侨校侨生案》 要求政府采取 ,更积极更妥善的政策“ 切实救济, 使贫苦侨民侨眷,得以稍延残喘; 侨生侨童,不再有( 四) 救侨护侨,妥善安置归国难侨 1939年,泰国政府因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恐吓与挑拨,采取激烈的排华措施。国民政 48 & ( 流落失学之苦”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0 年 第 2 期性而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使华侨感到抗战 前途及祖国的命运与他们在异国的处境密切 相关, 从而增强了他们与祖国之间的向心力, 使得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且对祖国 的贡献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注释: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 编》第四辑 ( 一)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3 页。 #? # ( ( ( 华侨革命史编 纂委员会编: 《 ) &? 华侨 革命史》( 上) , 台北正中书局 1981 年版, 第 106、111、119、107、121、125、127、126 页。? 秦孝仪主 编:《 革命文献》第 72 辑,中国国民党 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辑发 行, 台北中华印刷 厂 1977 年版, 第 316357 页。熊明安: 中华民国教育史》 重庆出版社 1990 年版,第426 页〔 台〕国民党中央党史会:《 国父全集》第 3 册第 788 页, 1973年版。转引自孙中山和他的代( 上) ,中华书局, 第 461 页( 中国第二历 史档案馆编:《 !? 中华 民国档案资 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 四) ,江苏古籍出版 社1997年版,第 601、611、682、595丶659、570、729、743、728 页《华侨动员》第 19 期第 3 页《 华侨动员》第 11 期第 3 页华侨革命史编纂委员会编:《 华侨革命史》下) ,台 ( 北正中书局 1981 年版, 第 705- 706 页丶《 华声报》1985 年 8月 20 日。( 根 据 1941年4月中美平准 基金会签订的 汇价折 算而成( 秦孝仪主编 :《 革命文献》第 80 辑, 中国国民党中 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辑发行 ,台北中华印刷厂1979 年版,第 215 页华侨与侨务史 料选编 ( 2) ,广东人民 出版社 《 1991 年版, 第 347 页。国民政府又进一步采取较为具体的 措 施,使救侨护侨工作成效显著。国民政府的 救侨护侨工作,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广大归侨 的困难, 但毕竟使他们有了比较安定的生活国民政府能在外敌入侵、财政经济最紧张时 期,制定相应的政策并拨出专款, 救济归侨、 侨眷, 更加激发了广大华侨的爱国热忱, 加 强了华侨对祖国的向心力、凝聚力, 使得他 们更加踊跃地投 身于支援祖国抗战的 洪流 中( 五) 继续发展华侨教育 抗战时期,为发展华侨教育以适应战时 需要,1940 年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通过《 推 进侨民教育方案》以制定发展华侨教育的方 , 针和计划, 提出改进普通教育培植新师资在海外设立侨民职业学校、设立阅书报社、筹办侨民书报编印社等计划。上述方案颁布后,从1941 年开始,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增办华 侨中学, 设置华侨师范学校,并对办得较好的华侨中学予以经费支持。同时,还建立华 侨教育视导制度, 增加华侨教育经费。原计 划设立的华侨模范中学,虽已指定区域, 但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南洋各地先后沦陷,致使大部分计划落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各地的华侨学校,遭到战争的破坏而大部 分停办,大批师生返回国内。针对回国的侨 生日益增多的情况, 教育部特地在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兴办华侨中学, 并在一些高等 学校增设侨生先修班,以解决回国侨生的就 学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