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文献学堂
 
 
 
<< 当前所在位置: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25年香港广东银行纽约支行汇回国内的支票     

        一、侨滙机构---建国前,我县侨滙的输入,有三种形式:1、通过官办银行的联行滙解,外滙收入为国家所有,由设在本县的官办银行用本国货币解付。2、侨滙通过香港的转驳点,由县内私营银号或钱庄转交。解付时可用港币或本国货币支付;如用国币支付,外滙则落入私商手中。3、华侨在国外银行购买美金滙票(美昃)或港币滙票(港昃)直接夹入信函寄给侨眷,由侨眷持票向官办银行或私营银号、钱庄换取外币或国币。当时在我县的私营银行、信托公司有六家,金铺银号百多家。1923年以来,在我县开设的私营银行有:岭海银行,经营业务有为华侨服务,存款、放款,兑换、信托等;1940年经营失利歇业。南中银行於1932年11月4日开业,主要业务是专营银业、储蓄、置业、按揭、信托、滙兑、接理外洋信昃,後因抗日战争影响歇业。

        县外私营银行在台山设立分支的有:香港广东银行台山支行,是1924年设立,1935年6月受世界经济影响,宣告停业;1936年11月改组复业,1938年11月又因抗日战争而停业,1945年6月,该行再行复业。其主要业务是办理华侨滙款、发放香港付款的港币滙票、美金本票、美金旅行支票等。广州兴中商业储蓄银行於1928年在我县设立分行,经营往来存款、代理收款、节俭储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特别存款、抵押放款、信托业务、兑换现款、期票贴现、各埠滙兑。五华实业信托银行於1930年在我县设立分行,经营实业银行一切业务,接理外洋书信、银两找换兑滙。广州储蓄银行於1934年1月24日在我县设分行,经营储蓄、存款、按揭、滙兑、找换、信托、华侨书信滙单等业务。

        此外,尚有不少金银钱庄滙业。他们挂的照牌是金铺、银号,但经营货币兑换,金银外币买卖,接驳华侨滙款,办理存放侨滙。还有一种特殊行业,经营的是药业、油糖杂货业、土产山货业,但同时兼营金融业。他们为侨眷、归侨沟通内外联系,在香港设立“金山庄”,庄县内经营银号,买卖昃纸,找换外币,寄托存款,临时贷款,为华侨办理出国手续,代买车、船、飞机票等。他们从为华侨服务中牟取利益,从中套取资金周转,延迟通知收款人。如果瞻家侨滙未能及时滙入,他们也可以给往来侨户透支,帮助侨户解决一时困难。这样,侨户既感激,他们也获利。这种店号在台山全盛时期,县有160多间。其中以台城“慎信药房”业务最大,1947年收转的侨滙有港币460万元,手续费收入港币4500多元。

        1950年1月,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台山县支行,初称办事处,4月24日才改称县支行,县中国银行也同时建立。1952年9月1日据上级银行指示,将县中国银行撤并县人民银行,在台西路设分理处,专办侨滙业务。1968年8月,“文化大革命”时成立“县支行革命委员会”。12月,县支行与县财政部门联合组成“财政金融服务站革命委员会”。1969年12月又恢复“人民银行革命委员会”名称。1979年10月起,又恢复县农业银行和县中国银行,分别管理农村金融和外滙业务。1985年1月1日,我县根据国务院[1983]4号文件规定,国家外滙管理局及其分局,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国家外滙的指示,建立国家外滙管理局台山支局,接管了原来由县中国银行兼办的外滙管理业务。1950年至1952年,全县有28个区设营业所,城镇工商业集中的地区设分理处。为了方便居民办理储蓄业务,各区镇设有储蓄所,由人民银行及储蓄股管理业务。

        二、抗日战争对侨滙的影响---战争开始,中国银行和广东省银行便先後在我县开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後,邮政储金滙业局、交通银行也相继在我县设立机构。初期,给华侨、侨眷带来了安全可靠的希望,对争取华侨滙款做了一些工作。可惜当时的国民党官员,只顾搜括民脂民膏,坐地分肥,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只得滥制银币,致使通货澎涨。当时市面流通的有广东省通用的金鱼黄(银毫券)和广州市立银行的钞票(屋仔纸)。1937年开始又有一般通用的中央银行发行的“大洋券”,随後又有“关金”等。香港沦陷後,港币在市面停止使用。为了解决侨眷持有港币而无法使用的困难,国民政府银行於1942年8月1日至31日止,收兑港币,规定每人只准兑换港币250元,以1元港币换取国币4.91元。同时,办理托收“侨昃”,但超额所余之数,则言明原兑换银行之款收妥後,才能交付。因此,不少超额余款直延至1947年才分批通知发还,使侨眷怨声载道,社会舆论哗然。

        1941年,台山经过“三?三”、“九?廿”两次沦陷,已经元气大伤。谁料同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又在太平洋发动战争,香港及南洋群岛相继沦陷,洋米无法进口,侨滙断绝,港币、昃纸停止使用。为了沟通被战争中断的侨滙,1942年9月,台山中国银行在我县复业,接收从重庆中国银行转来的滙款。接着台山又连续遭逢大旱灾,侨乡遭受粮荒和疫症流行的严重威胁。这便给侨乡在经济上、生活上致命性的打击。其时,百业凋零,市场冷落,唯一兴旺的只有故衣市场。米价每担卖到3300多元,番薯也卖到1100多元。侨眷为了维持生活,卖掉田地、金饰、故衣、楼房。可是,饥荒时间之长,历史罕见,捱过今天,也过不了明天,死亡还是缠绕着饥饿的人们。大江里巷英儒村,是条侨眷聚居的村,全村177人,这一年便饿死和逃亡外地的有78人;三合那金龙头村,全村26户,其中8户是南洋和南美洲的侨属,饿死了16人;斗山上阎和昌里旅美华侨陈贞洁家里13人,侨滙中断後,卖尽了家里的东西,结果还是全家饿死。这种情形全县无处无之。

        是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死亡人数达16万多人(包括霍乱病死的)。1944年6月26日,台山再次沦陷,台山中国银行迁往重庆,当时遗留不及发放的侨滙很多。据报导被积压的侨滙,为数达国币15亿元以上。据说此项侨滙在1945年冬,银行复业才陆续开始清理解付,然而也有不少被银行从中吞没。广海墨西哥华侨张龙城(福寿)说:“香港沦陷後,我每年都有一两次款从重庆中国银行滙回家乡,可是一次都没收到。”1945年後,华侨多数购买美国联行的美金滙票(美昃、通天昃)较为普遍。外币滙票的好处是:一是快捷,信到钱到,?免电滙、信滙在银行的积压?滞,由间接到直接,被动变为主动。二是?值,可换取外币,也可按黑市兑换国币。然而,亦有不妥处:①昃纸兑换现金要用商店盖章担保,给回商店若干手续费。②昃纸函件时有被人盗取冒收的事件发生。当年有邮局职员林民法?取大量侨昃案,曾经?动一时。1949年,端芬梅友杰、长山乡盘金荣两宗?领侨昃案,又使侨胞存有介心。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侨汇的情况---1946年1至3月是我县侨滙的旺盛期,1月份台山中国银行?付的侨滙有425万美元,2、3月份亦均保持在100万美元以上,4月份?降到28万美元。原因可分三个方面:(1)通货?胀,官定外滙牌价不变(美元1—20,加?贴金24倍,合计500元),但?市滙价升至2000元,华侨吃亏太大,故而投向黑市。(2)政府为?求扭转侨滙?降趋势,实行浮动滙率,侨滙随着黑市升降。1946年5至8月的侨滙数字略为好转,保持在100万美元之间。可是,官定滙率总是跟不上黑市。9月份起侨滙数字又逐月直线下降。(3)1948年通货彭胀已处於不可收拾的境地。由於国民政府坚持内战,军费大量扩充,财政?字不断上升。

        1948年5月,国民党?央银行发行了一种金圆券,公开规定与港币比值为港币1元换取金圆券7角。并严?市面外币交易,?告凡人民手上?有外币要?期到银行换取金圆券,否则以?坏金融论。广大侨眷被?拿?存的外币到银行换取金圆券。可是,不到一个月,金圆券与港币比值便急剧下降,由1:1,1:2,1:3……以至成为废纸。台城台东路一李姓老归侨用4万港元换来一堆废纸,致使临老生活无着; 白沙一黄姓侨眷2万港元建屋费,换了金圆券之後,只够打地基;冲蒌?姓伍侨眷收到1500美元结婚费用,换取金圆後,只能买一件“上头”用的毡帽。

        金圆券急剧贬值,市场物价暴涨。金圆券面额增长至5万元、10万元。对华侨、侨眷进行欺骗、愚弄、剥削,可谓达到穷凶极恶的地步。华侨、侨眷因此?产者为数不少。1949年《紫阳月刊》载有一则消息:“澳洲华侨刘星吾,1945年9月,以英金1857镑7先令5便士(折合美金5500元),交澳大利亚雪梨中国银行滙交重庆中国银行代购甲种节约建国储蓄券21张,票面额为法币125390元,由该行保管。1949年,刘君要换购1947年美金公债。1949年4月5日,刘君接到该行信来说不能购。按照规定兑换国币再折金圆券,共计可得金圆券2角1分。刘君接信後,气到神经失常。”

        1949年1月18日《大同日报》载:“一区长安乡下坪旧村老华侨伍尚耀,是墨西哥华侨,1948年6月回国。多次写信给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要求提取1945年10月25日存入纽约中国银行的312美元(折合大洋券6000元)。可是,1949年1月16日,伍君接到该行寄来挂号信一封说:‘查台端台B字99966号存单之支付,为按票面国币金额及原订利率计算国币本息後,再按300万对1元法定折合率折算金圆券,计得7分。兹因邮滙不便,改以邮票代替,如数奉付。即请察收见覆为荷。此致伍尚耀先生。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储蓄部。1948年12月11日。’”1948年10至11月,通过中国银行解付的侨滙,每月仅收2000美元,只占正常月份的0.2弗。1949年4至5月,台山中国银行每月解付侨滙只得200美元,6月份以後则全投向黑市。抗战胜利後,官办银行办理的侨滙由多到少,直到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10460506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