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汕头侨信局贴纳国内邮资专条 : 1948年前,侨批从国外寄回,主要靠轮船,从海路经汕头,回批也一样走海路。1948年后,侨批开始航空邮寄,经香港再走陆路回汕头。1959年的侨批还在批封上打上“限5日内送达”的字样。有的批封上还盖上批客(解送员)的印章,是为了负责任。1950年后随着国家对侨汇的安全管理,邮政局将侨批书信及钱银在华侨侨居国收寄时的形式分为四种:一是由侨批局派人到华侨居住地接收侨汇;二是由华侨做工的企业主向侨批局预付,待到月底发薪水时扣除;三是侨胞直接交给侨批局转寄回琼;四是以信用为基础,由国外侨批局垫付,等到国内侨眷回批证实已收款及信件后,由国外华侨补付。所有侨批局都在侨批封正面写上国内收批人地址、姓名、寄钱币种数及南洋寄批人姓名。背面则盖国外侨批局图章,并在信封上写上编号、设簿登记;同时,列出清单,附在侨批总包内寄出。为了减轻重量,节约邮费。侨批信纸一般薄如蝉翼。批信的寄发具有邮政“双挂号”的性质,但比双挂号还完善无误,因为双挂号仅收回执,侨批还有回批信件。1950年至1958年是最完美的时期。当侨批从国外寄达汕头邮局盖上侨批邮戳后,侨批局立即同汕头中国银行共同核对清单,并在侨批封上逐一盖侨批图章,上端文字是“上开牌价由本行证明限5日内送达收款人毋误”。当时的侨批又快又安全,在华侨和侨眷心中,架起了一座跨越大海的心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