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二年广肇信局收单:民信局兴亡简史>>是商人于十九世纪创办的民间邮递机构,它结束了几千年来民间书信不通的历史,护e泊。,乙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本文拟简单分析信局发生、发展与消亡的历史。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为了传达政令,接受地方官吏奏疏,以及办理皇差,由都、、操城向四面八方伸延,建设官路大道,沿道设立择站。每个骚站设官主持,配备马夫、铺兵和役马。公文或皇差,按骚传递,一释烤一骚,其紧急程度,常以日行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区别之。我国古代设有如此完善的释递机构传递公事,可谓进步矣。然而,直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民间仍处于书信不通的状况。那时,背井离乡,出外做工经商的人,要向家里捎个信,只能靠乡里亲朋回籍探亲捎带。随着城镇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出外做工经商等谋生人群的增加,企业、亲朋、家庭之间通讯的要求愈来愈普遍,民间书信不通成为经济发展和人们交往的严重障碍,因而民信局的产生就成为历史必然。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国内形成许多市场,其中大市场四个,即东苏州、南佛山、西汉口、北京师。
十九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五口通商后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商业逐渐繁荣起来,推动了全国的交通事业。特别是清道光以后海运既开,沿海地区及江河湖叉交通邮路四通八达,为民营信局的肇始创造了有利条件。从1844年对外贸易额286万两银激增到1864年的1亿两纹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激活了封建主义制度统治下的保守落后面貌,先进的银行钱庄“划汇”(票据交换)制度的实施,加快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加上西方先进的邮递影响下,促使挂牌的专业民营邮局肇始,应是顺利成章势在必行。在清道咸之后全国各地以城市为中心相继创立了民营信局,到同治光绪年间民信局已达数千家,为推动商品经济繁荣市场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千千万万平民百姓提供了通信汇银捎物和文化交流的方便。
民营信局为私有资本创办,其组织和管理体制完备,服务周到。一般在开办的城市设立总局,各地设分局或代办。信局之间的业务共同协作和联号。为此有的实寄封上一地盖了两三家信局戳记并不为怪。因为收件局班期未到而转交联号局寄发,以加快邮件周转;有的需异地中转由协作局传递下一程。各地信局订有协议,可以互换邮件如同联邮。有的一家信局挂了几块牌子合署经营。民信局东家俗称老板,有独家经营也有合股的。大的信局资金多达数十万金,少则四、五千金,所以其组织和经营的范围邮路各不相同。局内除东家之外大体可分八种,帐司一人,管柜一人也有身兼两职,收信及送信一至五人,挑货、杂役各一人。另设厨役、脚夫等。
民信局的收寄业务广泛,服务周到,除银信传递外,衣服包裹、食品医药、四时鲜果、鲜鱼活虾甚至家禽等也能捎带,收费都有标准。民局代派报刊杂志同全国报馆联络从事批发业务,籍得折扣之报酬。信局店铺收取信件晚至午夜,打烊后仍有专人值班,有要件打门仍照收不误。信班出发前还派专人上门服务收取信件,同时也可为顾客代办或代购各项事宜。轮船抵埠即派小艇取信在船上分拣,一上岸立即投送,以加快信件周转。民局有严格的赔偿制度,凡因工作疏忽造成损失一律按价赔偿,决无异言。如路遇强人丶土匪抢劫半价赔偿,脚夫被杀则全免。为此信誉卓著,深受民众信赖。从上述对民信局的粗浅分析可以看到,它与古代民邮存在根本性质的不同。挂牌的民营信局,除了尚未使用邮资凭证——邮票之外,已近似欧美的邮局。即使嘉道之初出现兼营民间银信业务的商行,也难以同专业挂牌的民信局相比拟。
民信局的基本特征。民营信局的建立,专业从事邮递业务,为广大商民服务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有它的显明特征:1、民信局为私人投资开办,公开挂牌营业。如全泰盛、森昌、广肇信局丶老正大、乾昌信局等,信局在一地设总局,各地建分支代办,收受广大民众和官员投寄的银信包裹什物,班前出运还派专人上门至诚服务。2、有健全的组织,分工明确,管理严格。局所备有运输船只、牲口等交通工具或利用固定航班往返运载。3、建有通信网络,邮路畅通,由本地到各省市县和乡镇设立分支代办或局间互联互换,以加速运转。有的信局设有固定航班,按期往返。 4、各种函件银钱汇款包裹什物等都规定有收费标准。一般信件视距离远近从20文到200文不等,付费形式有单向或双向收费,实行记帐制,逢年过节结算。5、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各项邮递业务。如信件收发、保险挂号回执、汇银执据、包裹回单、班期、记帐经折以及赔赏制度,局间互换邮件协议等。6、民信局制有本字号局戳和各种付戳盖于邮件之上,包括收据、汇单(领单)、帐折、信封等,如同邮戳。有的信局戳还刻上班期局址和宣传语等,大多盖于信封背面。作为私营邮局必需具备上述几方面的条件,当然它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到清道光咸丰之后才逐步健全起来。古代民邮或私邮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民众不可能随时随地到信局投邮,这就是民信局与古代私邮之间的区别和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