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侨博物馆获捐百余(件)套华侨藏品资料
省藏协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粤藏协向南粤先贤馆捐赠藏品仪式在穗举行
协会军品专委会举行2019年第一次活动日
文献学堂
 
 
 
<< 当前所在位置:第一章 华侨文献 >>
 
 

        香港早期身份证 : 身份證前身為「夜紙」---香港開埠初期,是沒有身份證這類證明居民個人身份的證明文件,身份證的前身是「夜紙」,當年由於盜賊橫行,當局於入夜後要進行宵禁,禁止華人夜間出街,於一八五四年,當局便發出「夜紙」,方便居民晚上外出。「夜紙」上寫著持紙人的姓名、年齡、住址和職業,其作用與今日身份證相若。

        第一代身份證正式出籠是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居民當時要由僱主代為辦理申請手續,新來港者要獲准在港居留後,始能申請。當時的身份證是粉紅色對摺卡紙,一共四頁,面積略為長方,約四吋乘三吋,由於是紙質,容易損壞。由四九年開始至今,當局一共更換過四種款式身份證,式樣亦由紙製逐步演變成現時採用的第二代電腦身份證。六○年六月首次更換附有持證人照片及指模的過膠身份證,八三年五月改為第一代電腦身份證,對上一次換證是一九八七年。每次換證,除提高身份證的防偽特徵外,補領「身價」亦逐次調升,由早期每張一元提高至現時四百元。目前所用的第二代電腦身份證,已沿用逾十二年,其防偽特徵已相對落後。另外,為求體現香港回歸,亦有需要更換有特區徽號的身份證。

        1949年以前,香港政府无限制中国内地的居民从内地移居香港。一般人皆可以随意往来香港与中国大陆两地,香港亦没有对中国籍居民进行人事登记。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后,大量难民涌入香港。为控制香港人口,政府开始实行边境管制,限制中国内地的居民入境。并开始登记香港居民并发出身份证。首次登记在1949年展开,当时发出的身份证只是一张以人手填上资料的纸张。1960年6月1日起,政府改发第二代身份证。这种身份证上有持证人的指模及照片,资料以打字机填上,并且加以过胶。男性的身份证为蓝色,女性的则为红色。1973年11月,政府改发第三代身份证,证件上的指模取消,不再以颜色区分性别。第二及第三代身份证上盖有签发印章,以绿色代表居港不足七年的居民,黑色代表永久居民。故此当时新移民被称为“绿印客”。

        香港早期并无法例规定居民携带身份证。为阻止内地移民偷渡潮,1980年10月24日起,香港政府实施即捕即解政策,规定所有年满15岁的香港居民需在公众地方携带身份证,违例者会被罚款港币00元。1983年3月,入境处推出第一代电脑身份证,较旧证加强防伪措施,并透过电脑系统令出入境程序简化。1987年6月1日,入境处再为所有香港居民签发没有殖民地徽章,可以过渡1997年7月1日的第二代电脑身份证。2003年,入境处分阶段为香港居民签发智能身份证。入境处首先在2003年6月23日开始为遗失或损毁了身份证的持证人、年满11岁或18岁的换领儿童及成人身份证的人士签发智能身份证。全香港所有居民由2003年8月开始,于4年内按出生年份分阶段换领智能身份证,入境处在全香港共设立9间智能身份证中心供市民换证,换领于划已于2007年3月31日结束,而9间智能身份证中心已于2007年5月19日起关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欢迎加入微信交流
 
地址:广州市花地湾古玩城三楼3E0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版权所有
CHN :(86)13660428055  Email :297780561@qq.com
您是第 10461748 位访客  最高日 10476 位访客  粤ICP备08107876号-1